早已过半的人生,曾年少轻狂,几经鲁莽,却不想遗憾,总想勇敢一次,无所顾虑,去憧憬和征服内心的圣女山。也不去理会太多的人生哲理,总想自告奋勇的努力一把,借鉴前辈们指引的人生经验,就算满身泥泞,伤痕累累,也不想遗憾离场。诚然,人生的前进就是一条上坡路,没有容易可言,只有百倍努力,勇于跨越,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当看尽大千世界,你会笃定地认为,追逐那些最美的风景,一定是靠那双不辞辛劳的脚走出来的。旅途中,我迷失于丛林,穿行于山谷,游荡于高山之巅,却只想听见内心的声音,挣脱生命的桎梏,探寻生存的意义,让生命有传承的沉淀物。
曾有人说,人生就是翻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让人生在内心的矛盾体中此消彼长,从不停歇,每个人似乎都在坚持和放弃间做出两难抉择。回望来路,该放弃的都早已放弃,该坚持的也一直坚持着,该忍耐的也始终在低调沉默。在高山穿越的路途中,见证过攀登高山的云海仙境,体会过穿行丛林的雪雨泥泞,一路跌跌撞撞,在不同的得与失、取与舍间挣扎和权衡,痛并快乐着,不断禅悟人性,全力以赴,去寻找和构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认知心境,遇见更美好的自己,让人生一路畅享前进,直至人生的旅行终点。
既然想做一名合格的户外驴友,自然是没有消停的时刻!周日,户外情缘飞燕姐和关大哥这次带领大伙徒步穿越灵川灵田帽子顶的小环线,大致穿越的路线为:铁坑村→关口岭→帽子顶→下长岗村。
众所周知,灵川县境山脉分属越城岭山系余脉和都庞岭海洋山系余脉。而县境的东南地高山多,沟谷切割明显,有“兴安高万丈,海洋在天上”之说,地属海洋乡、灵田乡、大境乡、潮田乡、大圩镇。由于地质构造与岩层分布不同,又将县境明显分割成三条川:海洋山与尧山之间为东川,尧山与长蛇岭之间为中川,长蛇岭与越城岭之间为西川。而这次穿越的帽子顶就位于这些山系的余脉之上,海拔不高,约801米,却是名副其实的具有喀斯特地貌的高石山,山上低矮灌木丛生,野竹林和锥栗树众多,如果秋天登山倒是可是采摘不少野锥栗,整个山体植被极其茂盛。
早上8点10分,群友们在集合点上海路(枫丹丽苑)准时出发。经过三里店从建干东路往灵田方向行进。约2个小时的行车,大伙在灵田铁坑村的候车亭下车,整装待发。
其实,铁坑村位于灵川县灵田镇下长岗岭村,东边十数里是兴安县的高尚镇,南方十数里是灵川县的灵田镇。村子被群山环抱,青松苍劲,涛声阵阵,好一处深山幽谷天然氧吧。
铁坑村名的由来则是以地形来称呼,该村隶属于灵田乡下长岗村委,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立村,因村后有先民开采铁矿遗留下来无数铁矿坑而故名。村子很小,几十户人家。据说,村里还保存着夹旗石和大祠堂遗留下来的基座,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如今铅华洗尽。村里幸存着几座小石拱,村子四周很是静谧。
已是上午10点钟,我和群友们开始顺着村道(水泥路)从村边行进,周边的风景非常不错,加上天气晴朗,太阳的光影极美,给人的感觉像是行走在一片静谧安详的田园画卷里。不到一刻钟,我们便开始走村子右边的小路,远远地亦可以看到村里古石拱桥,桥下的几只慵懒的鸭子在桥下溪水里悠闲的游来游去,也许这就是它们的快乐家园。
找遍了古石桥,并没有看到碑文记载,便问了一下路过的村民有没有知道古石桥的年代和历史,他们只知道石桥年代久远,其他一无所知。其实,该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约7米;桥面宽约1.9米;桥孔高约1.8米,位于铁坑村的东侧方向。从石桥斑驳的岁月痕迹,后来行走的古道,以及上网查询的资料得知,这里竟然是曾经繁华几千年的湘桂古商道的轨迹区域。悠悠古商道,典雅古石桥,无声地诉说曾经的繁华,仿佛当年商贾熙熙攘攘的身影会跟你擦肩而过。铁坑,真是一处让人休闲怀古的“世外桃源”。
据《灵渠文献粹编》记载:“自宋代以来,兴安灵渠商旅繁忙,楚米之连舶而来者,止于全州,卒不能进……向来铜船过陡河必行一月……”在这种水运不畅的情况下,官府一方面不断维修灵渠疏通河道,另一方面则选择构筑从湘南通往桂北漓江的陆路商道,以解决灵渠水运交通的瓶颈问题,在桂北开辟了这样一条从湘南经全州—兴安—灵川到桂林的陆运商道:湘桂商道。
而灵川铁坑村及相邻的塘边村便是位于这条起自湘南的湘江上游,穿越桂北都庞岭和海洋山,经全州、兴安、灵川连接漓江边大圩古镇的古商道的重要关口,是从兴安高尚进入灵川境内的必经之路,也是分别通往长岗岭、雄村、大圩渡口和通往正义、三街(灵川老县城)两条路线的交叉口。沿途这些村落的原住民,大都保持了淳朴厚道的古风。
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据说,灵川塘边村的古商道,随着交通的演变和发达,早已被淹没在历史的岁月中。古商道的许多路段或被村里的水泥路、机耕路所覆盖,或已长满葳蕤的荆棘杂草,偶有一两处路段由于地势的险要,至今仍保持着过去的样子。
不管是塘边村还是铁坑村,村头一律有沟渠,沟渠上一律有古朴而精致的小石拱桥,桥洞如眼如月如虹,轻灵而坚韧。透过岸边光秃的树干去看砌桥的条石,品出了几分朴实和古味来。世事难料终缥缈,沧海桑田叹今朝。曾因湘、漓两江上游的水运不畅而兴旺达500多年的“南方丝绸之路”湘桂古商道,因上世纪20年代桂黄公路和30年代湘桂铁路的开通而冷落,以至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看着保存这么完美的古石桥,群友们的拍照兴致又来了,便在桥上摆拍了一下队形,停留十几分钟拍照打卡,便顺着古道朝山里进发。古道的周边植被也极其丰富,芳草碧连天,从古道继续登山,路越来越陡,也越来越不好走,但丝毫不影响大伙徒步的兴致和激情。
就这样,约1个多小时的徒步,我们走完铁坑村的古道后,便开始攀爬一个极为陡峭的山坡垭口,接着就开始预热登顶,这段路程是最艰难的,荆棘林交错,稍有不慎聚会刺伤手臂、眼睛,不过大伙倒也挺乐观,一路欢声笑语,喜笑颜开,整个山脊只闻笑声朗朗。约半个小时,我们攀上了山顶,查看地图轨迹才得知这是便是有名的巍巍关口岭,山顶的两边全是险峻的深谷和绝壁,往东眺望,高尚圩镇匍匐在盆地里。往北延伸过去,一直到黄土源的五指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从地形上看果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后来查资料这关口岭着实不简单,尽然是抗日战场,据说,当年的国军没有守住这重要关卡,让日寇绕道攻破,长驱直入,不久桂林城沦陷。据一些资深的户外前辈之前去探究过讲述,关口岭上,当年国军挖好的战壕依然存在,炮楼、战前指挥部的遗址也依稀可辨。当年放牛捡子弹壳的牧童,如今早已成为耄耋老人。对于这一段抗日的历史让人永生难忘,更让这悠悠古商道,留下无数感人动人的故事,也留下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
而这里需要赘述一下关口岭上的抗日战场,据说它一直遗漏在史料典籍之外。有历史爱好者前辈专门找来厚重的灵川县志和兴安县志查阅,只找到有关桃子隘的阻击战场记录,却没有提到关口岭的抗日战场。而事实,它确实是存在。那条从关口岭到五指山延绵近20里的战壕,如今依然横亘在兴安进入灵川境内的悬崖绝壁上。灵川的塘边、铁坑村和兴安的黄土源、扒田头村的老人,都清楚地记得当年国军阻击日军,全村跑日本鬼子的故事,也都记得小时候一放牛就到那条一人多高的战壕里掏挖子弹壳的情形。
还前辈这样写到:在塘边村蒙万林先生的家里,蒙万林向我们说起祖辈们抗日的英勇事迹。他爷爷蒙志学当年在楼底小学教书,在当地颇有声望。日军侵略家乡时,蒙志学在正义一带组织自卫队配合国军阻击日寇。他杀过鬼子,杀过汉奸,杀过土匪头目,抵制给日军送粮食。后来遭到日军追捕围剿,不得不解散了队伍。在蒙万林堂爷爷蒙志刚的遗作《我的一生回忆》中,也有对家乡当年日军入侵的记录。蒙志刚1931年出生在塘边村,后入伍跟随国民党军队溃退台湾。他在遗作里写道:“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五年级读完一学期,第二学期开学不久,日寇魔爪南侵,日寇飞机日夜轰炸桂林城,炸弹爆炸声如雷震耳……时局日益紧张,学校宣布停课,学生各自回到农村避难。约三个星期之后,国民政府军一连一连穿着土黄色军服的武装部队,开进我村塘边村和邻村铁坑村驻扎……大约在第三天晚上,战火终于在临近铁坑村东方关口岭爆发了。这偏远山区瞬间变成了杀戮战场,国军一批又一批开赴战场,战争气氛愈来愈紧张。这时两村民众纷纷带着家当、粮食找避难处逃命。日军从兴安高尚方向来犯进攻,一时枪炮声大作……国军奋勇抗敌一天一夜,终于不敌,向桂林方向撤退了。当晚日寇侵住我家,把我家一头快生产的母猪给杀了,满堂屋丢满了小猪仔及内脏秽物……我永远不会忘记对日寇的仇恨”,……。
另外,在《兴安县志》也有一段有关抗日的文字记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25日,日军第四十军在高尚田集结完毕后,继续进犯,遭到据守在桃子隘附近的国民党军队的阻击,日军未能突破。后来日军采取炮兵和步兵同线作战,国民党军队后撤。”在《灵川县志》也记载道:“……桃子隘防线于27日被突破,日军连夜侵入正义金丝洞、黄花坪一带……28日晨,铁坑守军一个连迎敌日军第13师团第3大队,全连官兵阵亡。”这刚好与蒙志刚老人的叙述相印证。
好吧,扯远了,原归正传,由于我们并没有计划去关口岭抗日战场打卡和找那些历史遗迹,便继续越过山顶,顺着山脊线按原计划朝帽子顶前进。大伙在满山低矮的竹林里穿行,这个季节的竹林虽然没有竹叶,但是竹枝却是黄色的,染黄了整个山野,风景非常漂亮,当然我也不会错过这拍照的好风景。
拍完照,我们便朝一条峡谷底直线下穿,山势非常陡峭,每一步都要踩稳,极易滚下山崖。其实,这一片山脊线上,满是锥栗树,树下落满锥栗壳和树叶,偶尔还会捡到几颗锥栗。山间还有一些白色野花开得十分鲜艳,也清香无比,让人有些迷恋。
没走多久,便看到不少树枝上系着一些红丝带,丝带上似乎有些字迹,但风吹雨晒太久,早已看不清楚,我们猜测这应该是越野跑爱好者系上去的,或许是举办过一次越野跑的赛事吧。很快,我们到达谷底,在丛林里休息几分钟,又开始朝帽子顶攀升冲刺,这一带又是满山的荆棘林,走起来是真的很累。
此时的攀升,已经非常吃力,大伙的脚步明显变慢,太阳也更加炙热,我看了看时间,已是中午12点半,有些队友已开始嘀咕着吃午餐,后来关大哥建议到帽子顶山顶再吃,登顶时间亦不会太久。大家只好又一鼓作气开始攀升,不到半个时辰,已走到帽子顶山底,抬头一看,这一段山势尽然是悬崖万丈,远远地山脊线,群友们的身影在丛林里若隐若现,就像是一只只蚂蚁在爬行,在不断的啃食着山脊线。
好吧,又艰难的攀崖近20分钟,才成功登顶帽子顶,根据地图轨迹,得知山顶海拔也就是800米,但也算是胜利打卡。此时大伙一个个瘫坐在地上,打开背包找到可口的食物,狼吞虎咽起来,看那吃相,感觉有点饥不择食了。50分钟后,群友们吃饱喝足,那股兴奋劲又上来了,早已没有先前狼狈的样子,一个个不是拍集体照,就是打卡拍单人照,三五成群,山顶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瞧瞧这一个个摆拍的姿势和动作,那叫一个得意忘形啊。
此时站在山顶,远处的一座座山脊非常壮观,连绵起伏的山脉,一座接一座,天空的云层,就像是在山脊线上飞翔一般,很有气势。阳光把山顶染得有些通红,一束束光影在不断飞驰,延时摄影的镜头里非常壮观。山下盆地里的村庄,时而炊烟缭绕,好一派田园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也许是拍照耽搁太久,关大哥开始带领大伙往山下赶路,从山顶的另一条路开始下撤。下山的路进度超快,没到半个小时,已下降到海拔500米的地段。这里的植被种类也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高大的树木,一些早已瓜熟蒂落的红色野果子。
下山的路也比之前好走,走了一段宽敞的荒芜大道,只是路没多长,又开始在树林里穿行。树林里也是杂木众多,也不时在树枝上看到悬空吊着的蚂蚁窝,一些长满瘤子的枯木倒在一旁,藤蔓盘根错节,这也是低海拔山林的一些植被特征。
约近40分钟,我们到达一片毛竹林,看着高大而密集的毛竹,似乎抬头看不见天日,竹荫遮盖在头顶上。不过毛竹笔直而苗条,一些小姐姐们又开始在竹林里拍照打卡,我也不例外,也配合着拍照录视频,边拍边赶路。
走出竹林,周边是一些老乡们采摘完罗汉果的果园,果园由竹子和木头桩支撑,一些太久的枯木早已长出木灵芝和野菌,各种颜色都有,造型各异。就这样,我们穿过果园,已远远的看到停车的水泥路,下到路边,便看到早早到达的群友守候在小巴车边,几个群友不时在与当地老乡们讨论着购买土特产、青菜花等,……,今天的行程也算是圆满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