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普网】
科普时报讯(记者 毛梦囡)8月21日,周末的北京艳阳当空,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也笼罩着热烈的气氛。室外的步道和空地上安置着许多精巧的白色帐篷,里面藏着无数科学的秘密——这里正是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暨北京科技周的会场。
洗碗不用洗洁精?全降解材料不止如此
今年夏天,极端天气的增加让气候变化备受关注,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流行。但是,塑料不仅存在于包装纸、塑料袋,服装中的涤纶、口罩使用的无纺布等都属于塑料材质。要真正过上“无塑”的生活,就必须找到能够代替塑料制品的可降解材料,科技周会场上的“生物质纤维素降解材料”展位展示了其中的一种可能。
这一展位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胶带、面膜、一次性旅居用品、生活用品外包装等,而它们的原材料竟是摆在一边的木竹及农林废弃物。北京林业大学作为“生物质再生纤维素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带领联盟成员开展研究,把竹材、木材、稻草、玉米芯等原料用绿色溶剂体系溶解并再生制造为可降解材料,从而取代石油基不可降解产品。
“这种再生纤维素还能做成各式纹路的无纺布呢!”该展位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把作为样品的洗碗布赠送给游客,“其实洗洁精对地球来说也是一种污染,用再生纤维素做成的洗碗布可以吸附油污,不用洗洁精也能洗干净。”该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零碳排放”,更能做到完全自然降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保持低碳水平,甚至做到负碳足迹,不给地球增加负担。
环保从每个人做起,将家中塑料制成的物品替换为可降解产品,或许就是迈出“双碳”之路的关键一步。
用等离子体“放个电”,杀菌保鲜不在话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人习惯了每次取回快递先掏出酒精消毒液,把包装表面喷湿才敢拆封。北京农学院的同学们却不必这么麻烦,因为学校的驿站安装了一台快递消毒机,只要30秒,就能消杀新冠病毒、大肠杆菌、禽流感、诺如病毒等20多种病毒细菌。这台“帕思曼超离子消杀输送机”采用空气等离子体冷杀菌技术,由北京农学院等离子体技术团队完成,消杀率超过99.99%。
“自然界中打雷放电时,会产生能穿透细胞膜的活性粒子,等离子体技术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完成对病毒细菌的消杀。”该展位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根据等离子体载体的不同,形成的三种核心消杀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以空气为载体的隔空消杀适用于货车、仓库、生产车间等封闭空间的消杀,以水为载体的深透消杀可用于净菜加工、农残降解,以冰为载体的缓释消杀则用于农畜产品的保鲜等。
等离子体技术的杀菌保鲜效果有多神奇?试验证明,使用等离子体技术进行微生物消杀后,蔬果的保鲜效果能达到传统技术的2-5倍,如圣女果、蓝莓等经过28天的存放依然很新鲜;而部分农药经过此项技术放电处理5分钟,即可去除90%以上,相信它可以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助力。
城市地下的管廊世界,隐秘而忙碌
当你乘车奔驰在平坦的路面上时,有没有想过在脚下十米的地下,有一个隐秘而忙碌的世界?在科技周会场的“高精度预制综合管廊自动运载装配”展位,一座精致的模型将城市地下的综合管廊清晰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这些管子是干什么用的呀?”几个小朋友趴在模型面前,好奇地端详着灯光闪烁的管道。工作人员耐心地介绍:“这些管道分为燃气舱、水信舱、电力舱等等,它们都在地下坚守不同的‘岗位’,维持着我们城市的运转。”这些巨大管廊的安装,依托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研发的城市地下空间预制综合管廊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具有“安全、优质、高效”的优点,已在北京通州文旅区综合管廊工程中成功应用。
对未来城市的想象不限于此。模型的路面上展示了许多智能装置,如智能井盖可以自动检测压力,便于在路面积水时自动打开,迅速下水;智能交通信号灯在没有监测到行人时会始终保持绿灯,让车辆不必空等;智能垃圾桶可实现自动垃圾分类,智慧灯杆在夜间化身充电桩,为新能源车辆续能……而这些信息都汇集于该研究院打造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建设管理一网统管,让应急、交通、水务等城市功能变得更“智慧”。
可以亲手触摸的铁陨石、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慧交互认知游戏一体机、集传统建筑与环保技术于一身的黛瓦……科技周主场10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区如同科学的宝藏,一座座白色帐篷下,还有很多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互动项目,将带领游客认识这座“创新之城”。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