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四川眉山可以看到四个主题公园,苏家一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大文豪,都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人尽皆知。而另外一个则是苏母程夫人的。
也许有很多人感到疑惑,为什么她是程夫人而不是苏夫人呢?要知道在古时候那个封建的社会,女子一旦出嫁就会被冠上夫姓。但是只要去了解她之后,就能明白,她有着能独 立让人铭记和称颂的品格。
程夫人是当时眉山首富大理寺丞程文应的爱女。她有着如此富裕的家境,生来就是衣食无忧的掌上明珠。再看看当时的苏家,家道中落,已经没落成平民百姓,可程夫人为什么愿意下嫁到当时的苏家呢?
这就不得不提起苏家的祖先,苏家虽然已经败落了,家境贫穷,但是他们在当地依然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家族。因为苏家在唐朝就开始在眉山立足了。他们的祖先苏味道更是位居宰相,还出过进士苏涣。
而整个的家族谱系甚至能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苏奏。苏家是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家族。也许程夫人看重的正是这一点。
18岁的程夫人就嫁到了苏家。但是当时的苏府上上下下都对她有点偏见。想想看,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千金大小姐,大家肯定觉得她娇气傲慢得很,也过不了他们这样的粗糙日子。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就发现了,苏夫人不仅没有他们所认为的种种毛病,而且待入平和有礼,更是兢兢业业操持着这个家,毫无怨言。
嫁到苏家后,程夫人的日子可不好过。苏家是个贫困户,手头拮据,她又摊上苏洵这么个甩手掌柜。他对这个家不闻不问,也从来不管,整天就游山玩水,四处结交朋友,不学无术,无所事事。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说,程家不是很有钱吗?的确如此,而且当时真的有人劝夫人说:“你家这么有钱,你父母又疼你,你只要开个口,他们肯定会答应。”程夫人是个很传统的女人,她很看重丈夫的面子。
她告诉那个人:“是的,我如果请我父母帮忙,他们的确会答应,可是,我不想我的丈夫被人看成是一个需要向别人求取财物才能养活自己的妻儿的人。”所以她从来没有向娘家要过一分钱。程夫人是很有自己的胸襟和气节的人,她一直靠自己打一些零工,做一些散活,撑着这个家。
可能又有人感到疑惑了。那程夫人怎么不劝劝自己的丈夫苏洵,让他读书上进呢?其实呢,结婚十年后,浪子回头了。27岁的苏洵有一天突然醒悟,决定从此发奋读书。
他跟程夫人说:“我决定要专注地发奋读书了。只是,我去读书了,没人养家怎么办。”这话说的,好像之前是靠他养家。整个十年,苏洵没有操心过这个家一天,一般人听到,心里都是有气的。可是我们看看程夫人是什么反应呢?
她没有任何抱怨,她对苏洵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个事了,只是,我不想让你觉得是因为我而去求学的。你如果有志向,那就由我来养家吧。”
仅仅两句话可见她是一个胸怀多么宽广,又有力量的女人。
结婚十年来,程夫人为苏家生了六个孩子,其中三个都早早地夭折了。她的小女儿苏八娘(也就是苏小妹的原型),也在嫁入程家之后离世了——也因为这件事苏洵和程家大吵一架,程夫人夹在中间,因为各种矛盾和娘家断绝了往来。
面对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又有一个“游手好闲”的丈夫,程夫人又很好强,她的心中不是没有苦闷的,只是她从不因此去怨怪别人。而且她对苏洵读书有自己的看法,她希望他能够自己自愿去读书,而不是说为了她,为了这个家。程夫人从不抱怨和依托她的丈夫,她也认为能够靠自己养活这个家。
事实上,她也的确做到了。
为了不打扰苏洵读书,程夫人搬出了苏家。苏洵又给了她当家的主 权,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嫁妆,租好了店铺,又购买了布匹和养蚕桑丝的工具,做起了丝绸的生意。
当时的丝绸和布匹是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交易的。也许是自小就受到家族的熏陶(程家是当地首富),程夫人在经商这一方面很有自己的一手,短短几年就脱离了贫困户,成了当地的富贵之家。
而这些在司马光为程夫人写的墓志铭中都有记载。
苏洵整日里游山玩水,就算好不容易醒悟了,发奋读书,但考完后,他又到处跟人游山玩水去了。他对于家事几乎都不管,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自然落在了程夫人身上。
程夫人自小就爱读书,又因为家里很有钱,不愁没书看,所以饱读诗书。她是个有才华又知书明理的人。苏轼和苏辙两兄弟都是由她在家亲 自教导的,教材也都是她自己编写的。
宋史《苏轼传》的开篇就写的是程夫人育儿的故事。里面就讲到,有一天程夫人带着苏轼和苏辙一起读《后汉书》。读到《范滂传》,程夫人叹息了一声,合上了书。
这个范滂是个非常正直的人,但是他陷入了当时的党争,受到诬陷被判处死 刑。他的母亲前来和儿子诀别。范滂看着自己的老母亲,想想她今后将孤零零的一个人生活,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两个人就对着哭。
他对自己的母亲说:“我今天就要追随过世的父亲离开了,希望您不要过于悲伤。”
范滂的母亲擦擦眼泪说:“你今天已经获得了一个好名声,我为你自豪”
看到程夫人对这个故事如此感慨。小苏轼机灵地说道:“母亲,我以后要做一个范滂一样的人,您可愿意。”程夫人回答道:“你能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一样的人呢?”
由此可见,苏轼此后正直的为人是离不开程夫人教育的影响。
苏轼自己也有写文章记载程夫人从生活中的小事对他的教导。其中一篇是《记先夫人不残雀鸟》。程夫人不喜杀生,更不允许孩子们捕捉鸟雀,她用这些小事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们,要心存仁爱,珍惜生命。
还有一篇是《记先夫人不发宿藏》。里面讲的是,当年,他们搬出苏家在沙湖行居住时,一天,一个丫鬟在院子里晒衣服,突然一个脚踩空陷进去了。大家挖开一看,有个大洞,这时大家都想着,这个洞里或许有前人埋下的宝藏。
但是程夫人却不让大家挖了,而是嘱咐埋好这个洞,填上厚厚的土,谁也不许再挖了。程夫人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小事让孩子们对未知的事物保有敬畏之心,也是希望他们保有不取非己之物的观念。
苏家一门出了三个名垂千古的名人,除了个人的天赋和努力,程夫人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她有胆识,有见解,心胸宽广,而且独 立坚强,可以说是苏家门风的奠基人。
但是她还没来得及亲眼见到自己的孩子考取功名,就病逝故里了。
她一介妇女,租房子,搬出来,又抛头露面做生意,在当时的宗法社会里,是不被人谅解的。可想而知,当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进京赶考时,她一个人在家乡受着众人的指指点点,这样的日子有多难熬。
况且她长期一个人打理操持着这个家,辛劳过度。程夫人毕竟是个凡人,经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长此以往,必然是无法承受的。
苏洵赶回来后,看着这个空旷破败的屋子,再也见不到程夫人的身影,更是感到无尽的寂寞与悲伤。因此在悼念亡妻的文章《祭亡妻文》中写到“归来空堂,哭不见人。”
她的身影不仅深深留在了苏洵的心中,更是留在了后世千千万万的我们心中。她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后世的我们,我们更是在她身上看到她坚韧的力量。这就是独属于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