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搞”几乎成了青春期小孩的代名词。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哪一句话、哪一个举动,触碰到了他们敏感的神经,紧接着火山就会爆发。这常常令父母们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相处。
实际上,教育专家认为:青春期反而是亲子关系变融洽的黄金期,你如果做好了准备功课,或许能让你和子女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教育青春期小孩的“口诀”1、硬碰硬是下策
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说过,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别命令他“你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告诉他们这件事有几种选择,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自己判断要哪种结果。
一旦硬碰硬,你就能发现孩子的逆反心理起来了,越是父母不让干的事情,他们越要干,偏要跟你作对,好证明自己的能力。
所以,跟青春期的小孩相处,最忌讳的就是硬碰硬,你全盘要求他们接受你的决定,往往就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挫,然后变得叛逆暴躁。
2、讲道理是中策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那既然不提倡蛮干,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多跟孩子讲道理总可以吧。然而,对青春期的孩子们而言,最听不进去的就是道理。
思想家卢梭也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以及刻意感动。”
为何道理多说无用呢?
- 实际上,孩子大约到了10~14岁左右,就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价值判断,当遇上一件事时,他们会自己判断,而且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 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愈发膨胀,他们渴望自己的想法被父母理解并且认可,渴望得到支持和鼓励。
这时候如果你们没有GET到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读懂其言外之意,只会在旁边唠叨、讲大道理,往往就会让孩子们感觉到烦躁,想要逃离。
关于这个话题,有位好友总结:“教育青春期的小孩,你最应该学会的就是闭嘴。”
这句话当然还一度成为我们闺蜜群里的“名言”,赠那位朋友“废话大师”的美名。可直到真的跟青春期小孩相处过,才明白朋友的大智慧。
3、那什么是上策呢?
退出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选择!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那一刻,我们就该明白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总有一天将会面临离别。
你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跟父母“离心”,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有自己的社交圈,在父母面前变得越来越沉默,很多贴心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你们彼此连一个拥抱都有些无从下手。
当出现这种变化,父母想必会怅然若失,感觉小孩就像天上越飞越远的风筝,忍不住要把它拽回来。
我们能理解为人父母的感受,可孩子终究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没办法一辈子都把他们绑在身边。
不如学会退出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这反而能让青春期的孩子感觉到被尊重,他们的个人价值是被父母看见的,由此也会打心眼里感激父母,亲子关系也能更融洽。
青春期不同阶段,父母各要做好一件事11~12岁:青春期初期
孩子的生理开始发生变化,逻辑和决策能力尚待完善,小孩会有些冒进,做事欠缺考虑。
建议父母可以把一些小事来交给孩子们做决断,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做主,并且不断完善其思维能力。
13~14岁:情绪异常激动期
这一年龄段的小孩,社交压力往往会达到顶峰,相比父母,他们似乎更愿意亲近朋友,跟朋友分享生活,但与此同时也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会在意朋友眼中的自己。
再加上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发达,以至于孩子们容易变得情绪敏感,可能会因为朋友的几句话而生闷气。
建议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健康地与朋友相处的方式,当小孩出现困惑时,你们也可以用大人的视角来开导孩子,解决他们当前的困扰。
15~16岁:追求刺激期
危险、刺激的东西,特别容易吸引到这个年龄的小孩,比以后任何一个人生阶段都来得更为强烈。
父母会发现,孩子在这段时间特别迷恋一些新鲜的事物,例如男孩可能喜欢机车、赛车、拳击、游戏等,女孩可能又向往像成熟女性一样,穿高跟鞋或者痛快地叛逆一次。
出现这些变化,其实也在暗示孩子的大脑奖励受体正在快速发育,他们渴望通过刺激和冒险,来寻求愉悦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可以鼓励孩子们尝试新东西,并且陪伴着他们一起冒险,但如果涉及到原则和底线,也要坚决反对,不能让他们因为好奇做出不可挽回之事。
17~18岁:青春期后期
孩子的心理已经慢慢发育成熟,为成人做准备,所以你能发现他们的心态变得平稳了不少,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浮躁、易怒,而且开始慢慢变得理解父母。
这说明孩子们已经慢慢跨过了青春期这片沼泽地,父母不妨学会放手,鼓励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你们可以安心退居到二线,在背后默默支持孩子的决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