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北辰的天津阿尔斯通怎么样
天津阿尔斯通(北辰)属于中法合资企业,将在2015年到期,到时全部搬入空港,更名为阿尔斯通水电中国,属于独资企业。目前为止,新厂的建设一期完成,二期2011年底大概建成。总体来说这个单位还算可以,福利待遇还行。水电行业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❷ 请了解铁路、地铁或者高铁的这个行业的朋友指点下我现在要去的这个职位有没有发展前途
就你的专业而言,电力电子应该比在铁路行业就业好啊。地铁或铁路信号系统专业性比较强,安全责任要求高,非本专业的要入行难度比较大。就你说的现场项目工程师,一个信号专业的技校或中专毕业的有两年的工作经验、组织和协调能力强点就完全可以胜任了,要知道他们在学校专门针对具体的设备和系统进行学习的。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就另谋高就。
❸ 中国用阿尔斯通电机的地铁都有哪些
中国用这种电机的地铁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他安排到哪条地铁线上真的是一时解答不了
❹ 曝光下,上海闵行的阿尔斯通轨道设备有限公司就是垃圾!!!
现在有总监助理一人、副经理两人、工程师四人、主管多人、技术员不计其数
你说的不对哦.总助,副,工,没一个是从一线爬上来的.他们要么就是从其他公司转过来的,要么就是直接上手的,只是恰巧都是电校的而已.
LZ,我可以理解你同学的想法.不过希望有些话我们作为刚毕业的年轻人能够听听.
先说说ALSTOM这家公司的缺点:诚如你所说的,该公司确实有很多不足.包括:工资性收入不高,制度貌似健全其实漏洞百出,公司内部没有良好的工作理念经常有很多问题推来推去没及时处理.......等等.作为一个车辆生产厂家,它的人才前景不大.(不过在客户眼中就未必了)
所以当你说ALSTOM垃圾的时候,我未感到意外.
但是,请考虑一下,我们是否真的有足够的资本及能力?我可以替你回答:暂时没有.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其实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废物.我不排除很多MS工程师的人也有无能之辈存在,但这并不是自己柔弱的避风港.
我们不能太小看自己,也不能太自以为事.ALSTOM,作为我的想法来看,其实就是一个跳板,一个北伐跳板,我们大可以在其中学习经验,特别是待人处事,如何规避自身弱点,如何不被人算招.这些方面,此公司足以为我们所利用,就因为它的MS正规,MS大厂.
另外,纠正一个很多毕业青年所共有的特点:觉得自己进的厂都不好,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厂,这是不可取的,其实,等你再找一些其他公司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公司都差不多.特别是领导能力和制度合理性方面,几乎是大厂的通病.所以,不要太在意,我们刚毕业的学习的就是经验,而不是那点可怜的工资.
PS:关于实习期没基本工资问题,我也才刚刚知道,这确实很不合理.但我想你刚进来的时候就应该被通知了,所以这应该看淡点.
年轻人:经验>>工资,能自己有足够的知识了,不怕没公司要.ALSTOM作为一个想长期待的铁饭碗它并不合适,但作为一个跳板,它非常合身.
愚见!
❺ 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哪个国家的公司,中国区的总部在哪待遇怎么样
是全球发电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企业,其创新环保的领先技术已成为行业的参照基准。 阿尔斯通建造了世界上运行最快的列车和动力最高的全自动地铁列车。阿尔斯通还为水电、燃气、燃煤和核电等利用各类能源的发电厂提供总包整合电厂解决方案和相关服务。
大客户经理 本科 上海 6001-8000
❻ 轨道交通公司有哪些
你说车辆生产商吗?
国外有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
国内主要是 南车和北车
上海版电权气、北京地铁车辆厂则是地方上的
合资的有 阿尔斯通与南车在南京浦镇有一个合资的
西门子与南车 在湖南株洲有一个 叫南车株机
阿尔斯通与上海电气也有一家好像叫 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北车与庞巴迪在长春 有一家叫长春长客
在四方还有一个 记不清具体的情况来
❼ 阿尔斯通公司的介绍
阿尔斯通是全球轨道交通、电力设备和电力传输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企业,以创新环保的技术而闻名。阿尔斯通集团足迹遍布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员工总数逾93,500名 。2010/11财年中,集团订单总额高达191亿欧元, 销售额209亿欧元,较上一财年分别增长了28%和6% 。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阿尔斯通极其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为此,阿尔斯通全球40多个研发部门长久以来进行了不懈努力,2010/11财年集团投入研发投资总额超过7亿欧元(包括电网业务数据)。阿尔斯通在中国积极为本地和全球市场提供全面的轨道交通、发电和电力传输解决方案。阿尔斯通参与中国建设50多年,是中国轨道交通、电力设备和电力传输基础建设领域长期可靠的合作伙伴。阿尔斯通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帮助客户在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更强竞争力的同时,积极推动环境保护。阿尔斯通在中国拥有30余家实体和业务机构,员工人数约1万人。2013年10月1日,阿尔斯通公司最大的水电设备生产基地在天津正式开业。
❽ 中国轨道交通与国外的差距
“国外”是一个非常笼统模糊的概念,中国国内目前一线城市与大部分二线城市有地下交通轨道地铁的,其市内交通体验已经相当成熟(提一点,相比欧美很多老旧地铁,中国地铁普遍在便利上下功夫:在2015年之前,许多欧美国家地铁是没有高速无线网络的,其信号和网速极差,非常差;而到2019年的现在,某些西欧地铁至今未普遍安装管道空调系统…那个热,你忘不了的。扫码进闸、人脸识别这些,欧洲普及更少,中日韩都走在前面);高铁这方面,美国陆上交通走的更多是高速国道公路,其稍快一点的火车普遍贵,很多人根本就没坐过特别快的高速列车,所以许多刚到德国、中国、日本的美国人在体验过更舒服的高铁后都很喜欢…坐飞机实际上是一件很累很麻烦的事情。美国最富裕的西海岸加州在2018年底曾考虑修建高铁,但最后因各种原因又一次搁置暂缓…
技术使用涉及“知识产权”,日欧高端市场已经形成专利壁垒,再加上日欧的十几家公司在上世纪末已经抢占市场,中国后起所以在德国、法国和日本原型基础上进行专利技术的再研发,不过中国考虑的更多是“通过产品输入,将影响力带入”。日欧交通设施在出口价格上非常贵,这还只是产品,如果再考虑到人力调度、培训、零部件更换修理,那价钱是惊人的…进入2015年后很多国家在有替代方案时会考虑更具有价格优势的(一国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时也要考虑所谓性价比),中国方案一大优势在于“一条龙”,只要买了产品那就从培训到管理经验方面都让学习。
实际上,这是一种如意算盘,因为一旦产品进入了一国市场,那它的整体模式、人力培训、管理制度几乎是中国翻版,到后面其修整、更新甚至其他交通建设也非常依赖中国,2019年在中亚和非洲国家甚至出现了日欧公司根本接不了单的情况…这些国家虽然总体不富裕,但并非没有钱,他们有资源和土地(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