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学博物馆怎么样(杭州印学博物馆有地铁吗)

1. 中国印学博物馆怎么样

简介:中国印学来博物源馆是由西泠印社筹建的我国第一座集文献收藏、文物展示、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印学专业博物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宜人的自然风光相融合,使之成为一座国家级的园林式博物馆。 博物馆主体工程占地1300多平方米,与西泠印社社址相连相属,总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自1999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数万人次,被辟为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注册资本:72.5万人民币

2. 杭州第二课堂有哪些地方

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场馆名录
一、文博类
序号 单位名称 地 址 备 注
1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拱墅区运河广场1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中国体育博物馆杭州分馆 体育场路210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中国茶叶博物馆 龙井路88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博物馆 北山路40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 中国印学博物馆 孤山后山路10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 杭州历史博物馆 粮道山18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 杭州西湖博物馆 南山路89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 南宋官窑博物馆 玉皇山南施家山42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9 杭州都锦生织锦博物馆 凤起路519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0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大井巷95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1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余杭区临平人民广场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2 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 余杭区良渚镇良博路164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 杭高校史馆 杭州高级中学校园内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4 杭州近代教育史陈列馆 老浙大直路6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5 杭州城市建设陈列馆 延安路和庆春路口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6 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钱江新城市民中心
17 南宋遗址陈列馆 上城区严官巷口
18 杭州碑林 劳动路57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 西泠印社孤山社址 孤山路31号
20 老虎洞宋元窑址 凤凰山
21 杭州市城区河道陈列馆 环城东路庆春立交桥下东北角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名人纪念馆、故居类
序号 单位名称 地 址 备 注
22 岳飞墓★ 北山路80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3 章太炎纪念馆 南山路2—1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4 龚自珍纪念馆 马坡巷16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5 苏东坡纪念馆 南山路1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6 马寅初纪念馆 庆春路210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7 林风眠故居纪念馆 灵隐路3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8 俞曲园纪念馆 孤山路32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9 陆游纪念馆 孩儿巷98号
30 林启纪念馆 孤山后山路
31 李叔同纪念馆 虎跑路40号
32 马一浮纪念馆 花港公园内
33 唐云艺术馆 南山路45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4 韩美林艺术馆 玉泉桃源岭1号
35 茅以升事迹陈列馆 江干景芳二区35幢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6 张苍水先生祠 南山路2—1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7 于谦祠 三台山路161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8 钱王祠 南山路
39 白苏二公祠 孤山后山路
40 夏衍旧居 江干区严家弄50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1 于谦故居 祠堂巷42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2 盖叫天故居 金沙港26号
43 黄源故居 葛岭路17号
44 司徒雷登故居 耶苏堂弄1—3号
45 都锦生故居 下茅家埠23号
46 章太炎故居 余杭区仓前镇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7 余杭双溪陆羽泉 余杭区径山镇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革命历史纪念类
序号 单位名称 地 址 备 注
48 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西湖区之江路2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9 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 梅家坞村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0 毛泽东同志视察小营巷纪念馆 上城区小营巷56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1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葬群及辛亥革命纪念馆 龙井路南天竺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2 蒋筑英纪念馆 上城区金狮苑20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3 沈干城、沈乐山烈士纪念馆 复兴街23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4 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见义勇为事迹陈列厅 杭州之江路3号
55 杭州革命烈士陵园 南山陵园内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6 萧山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 萧山区衙前镇凤凰村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文化科普类
序号 单位名称 地 址 备 注
57 杭州图书馆 浣纱路254号
58 杭州图书馆新馆 钱江新城市民中心
59 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曙光路75号
60 杭州市科技交流馆 延安路499号
61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 钱江新城1号地块
62 杭州大剧院 江干区之江东路66号
63 杭州红星剧院 建国南路280号
64 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杭州传化大地) 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65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市天目山路
66 杭州植物园★ 桃源岭1号
67 杭州动物园★ 虎跑路40号
68 九溪水厂及“生命之源”展览馆 珊瑚沙351号杭州九溪水厂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9 杭州市人防展览馆 吴山广场粮道山23号

五、青少年活动中心
序号 单位名称 地 址 备注
70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昭庆寺里街22号
71 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 市民中心K楼

注:带★属收门票场馆。

3. 如图是杭州西湖的部分示意图,如以过“曲院风苑”,“中国印学博物馆”的直线为x轴,以这两景点连线的中

解答:解: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所以苏堤春晓的坐标是(2,-7);
故选B.

4. 中国印学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正门西侧赫然矗立着一尊高4.2米的汉白玉龙钮巨印,边款为已故西泠印社社长、著名佛学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题写的七个大字“中国印学博物馆”。
历代玺印厅
由正门步入大厅,迎面是一扇花岗岩浮雕玄关,上面镌刻着数枚细腻精致、典雅富丽的印章,浓缩了印学三千年的历史,这便是“历代玺印厅”。一方方雕刻精美、古朴雄劲的印章,在蒙蒙的光线下,显得更加神秘和悠远。精品展示柜和展示橱窗却分外明亮,恰如众星烘托的“秦时明月”,使人置身于中国印学发展的时空长廊。随着脚步的挪动,历史从远古的商殷时代开始流淌,那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实物,向人们娓娓诉说着印章伴随着文字的出现,从捺印纹样到作为凭信器物的演变过程,随着历史的变革,玺印在形制、印材、情趣及铸凿工艺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的迥异风貌。
流派印章厅
步入二楼的“流派印章厅”,这里名家汇集,流派纷呈。有开一代印风的文彭、何震;有以丁敬为代表的“西泠八家”和以邓石如为代表的“皖派”;有“晚清六家”吴让之、吴昌硕、赵之谦、胡钁、徐三庚、黄牧甫等。
明清时代,由于作者审美追求、书法修养、刀法技巧的各异,遂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印学流派,并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印章艺术由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对古文字的研究和引用、印谱的集录编纂,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立的艺术样式——篆刻,与此相适应的印史、印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印学。在此过程中,“西泠八家”着力最大,也最负盛名。皖派大家邓石如的崛起更令印坛气象一新,他把篆书千变万化之势运用于篆刻,强调以书入印和刀法的流畅,并在印文篆法中掺以汉篆碑额题字,印风别具一格。他的精品代表作“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篆刻发展到“晚清六家”,已积蓄着创变的风云,他们不趋时尚,追慕秦汉,挥毫落笔,舒卷自如,开一代印坛新风,余脉延及现代印坛。这其中,诗、书、画、印无不精绝的一代宗师吴昌硕,称雄于清末民初的印坛,把印学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篆刻的十余方田黄印在展示柜中,引人注目,堪称一绝,为海内外篆刻家所仰幕。
号称“三百石富翁”的近代大画家齐白石,强烈的个性创作如烈马奔腾,江河倾泻,质朴明快。他刻印常常是以单刀切入,大刀阔斧,酣畅淋漓。他所言“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正是其创作心态的诠释。
当你还沉浸于暝暝古意间,感慨方寸之间居然有如此斑斓、如此广阔的无边妙趣时,你已沿着古趣盎然的回廊,依山傍势一路而上,来到了修竹环绕、优雅恬静的“遁庵”和“还朴精庐”。这两处玲珑别致的古建筑,现已分别辟为“印材厅”和“印学厅”。
印材厅
“印材厅”内汇聚了金属、矿石、陶瓷、动物、植物等五大类上百种质地的印材。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四大名石姿态各异、色彩瑰丽,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代印章以金属铸凿为主。唐宋以后,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和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治印多由文人篆印,工匠刻之。元末明初,由于以石为主的印材的普及和流行,印章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印材逐渐触及牙、角、木等,开文人自篆自刻直接完成创作的先河,从物质上奠定了篆刻艺术的发展走向,并引发明清篆刻艺术的勃起。
印学厅
“印学厅”中,展示的是印谱的集辑和篆刻家们的印学论著,其中的《集古印谱》、清汪启淑《飞鸿堂印谱》、清陈介祺《石钟山房印谱》等都是传世最早的珍品。对印学的发展有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顺着蜿蜒的石径,登上孤山山颠的平台,极目眺望粼粼波光的湖面,湖面上二三帆影和数处小岛。目光移向近处西泠印社内星罗棋布的50余处景观,楼馆亭阁、摩崖石刻、印人塑像、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八百里湖山尽收眼底”。文泉池壁上“西泠印社”四个擎窠篆书,喷薄出秀雅的清芬,千年古藤伸展着书法的韵味,散落的石凳写满了印坛的沧桑。这自然风光与艺术境界的相互交融,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
印泥制作工艺
走下平台,入“凉堂”小憩后,再去看看印泥制作工艺。展示厅内,一面巨大的开放式玻璃窗前,制作西泠印泥的流程示范,会使你对它产生无尽的兴趣。印泥是印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印泥伴随着印人笑傲江湖。隋唐以后,简牍完全废止,公私文书一律用纸,用印的中介物“印泥”应运而生。西泠印泥,积百年之技艺,以色泽鲜艳,夏不渗油冬不凝固之特色,饮誉海内外。
西泠印社社史厅
穿“鸿雪径”,过“山川雨露”,来到“柏堂”——西泠印社社史厅。西泠印社百年创业史与中国印学发展史紧密相连,书写着近代印学史的辉煌。大量翔实的文史资料,述说着印社艰苦创业的岁月和誉为印社重镇的骄傲。西泠印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印学社团,以篆刻书画创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而蜚声海内外,更以名家荟萃,人才辈出,为中外书画艺术界所景仰。这里有叶为铭、丁辅之、王福庵、吴石潜等创始人的共同志向;有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历任社长的饱学经伦;有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潘天寿、韩登安等印社精英风采……
此外,还有“印廊”、“印人书廊”、“吴昌硕纪念室”、“篆刻创作研究室”、“题襟馆”、“仰贤厅”等景观,无不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浏览之余,怡情悦性。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