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工程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5中青藏铁路工人的事迹和颁奖词)

分类: 高铁铁路 时间: 2024-11-02 22:30:56 作者:148510

❶ 青藏铁路工地上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2002年10月,卢春房在严重高原反应的情况下,写下“自勉诗”表露心迹。

这一年,他46岁。这位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如今有了一张永远无法
恢复的黑面孔,成为一个标准的“高原人”。一米八的个头,显得清瘦,棱角分明
的脸上双腮微陷,长期的高原生活,使他强打精神的脸上总挂着一丝疲惫。

2001年,卢春房离开了铁道部建设司的领导岗位,受命出任青藏铁路建设总指
挥部指挥长。在艰苦环境中,他代表全体青藏铁路建设者郑重立下军令状:横下一
条心,干好青藏线!

�卢春房有过难忘的铁道兵经历,始终与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紧密相连,更与
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结下不解之缘。面对青藏铁路建设遇到的诸多新问题,卢春房
参考国内外工程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先后主持制定和完善了20多项管理办法。在
他的领导下,青藏铁路建设工地普遍建立质量信誉评价制度,不断推广先进工艺和
技术,初步形成建设单位统一管理、施工单位严格自控、监理单位认真核查、设计
单位优化配合、使用单位提前介入、政府监督全面到位的运转模式。

他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必须实现“质量环保创双优”,第一次在工程
建设中把环保和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构筑了由青藏总指统
一领导、施工单位具体落实并承担责任、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施工过程环保工作的日
常监理,环保监理单位实施全面监控的“四位一体”环境管理体系。在铁路建设史
上首次引入环保监理,对优质样板工程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

2003年6 月,正值藏羚羊迁徙之际,卢春房十分关心刚刚建好的野生动物通道
能否正常发挥作用。他专门赶到楚玛尔河工地,躲在隐蔽的地方观察藏羚羊活动情
况。在最初,有的藏羚羊因为胆小,迟迟不敢通过野生动物通道,有的从路基上翻
了过来,他急得只跺脚,恨不得把那些从路基上翻过来的藏羚羊抱起来,从野生动
物通道重走一下,或者跑过去给他们带路。大约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有胆大的藏
羚羊率先通过了通道,他从下午一直观察到天黑得实在看不见了才回去。尽管大批
藏羚羊通过了野生动物通道,但他却高兴不起来,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毕竟还有一
些藏羚羊没有从野生动物通道,这说明还需要改进设计。随后,他立即召集楚玛尔
工地负责人商量如何做好藏羚羊迁徙的引导工作,还同设计单位就野生动物通道存
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多次征求动物学家、可可西里保护站工作人员和当地农牧民的
意见,制定了周密的改进方案。

卢春房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和健康保障问题,几乎每周都要去工地暗访一下,
看一看他们伙食怎么样,能不能顿顿吃上肉;问一问有没有吃高原保健药,是否按
时体检。摸一摸被子薄不薄,试一试暖气热不热。一次,他在一处工地发现有一座
帐篷里没有氧气瓶,一向温文尔雅的他顿时发了火,他打电话给工地负责人吼道:
“马上把氧气瓶搬过来,否则你今晚的宿舍就让职工住!”工地负责人说是工作失
误,马上就把氧气瓶送来,请您放心。卢春房厉声批评道:“你的失误,可能会断
送职工的性命!这样的失误决不允许,别让我看到第二次,否则你卷铺盖回家!”
直到氧气瓶送了过来,他才放心地离去。卢春房对民工充满了关爱之情,把民工管
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他要求把民工和职工一视同仁,制定了严格的工资发放
办法,防止民工工资被拖欠,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由于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铁路全年的有效施工时间只有6 个月。然
而,卢春房每年在施工现场的时间却常常达到八九个月。无论是在风火山口还是夏
日飞雪的唐古拉山巅,无论是朔风肆虐的三岔河畔还是寒冷刺骨的雪水河边,从勘
测前沿、指挥一线、铺架现场到工地医院,处处留下卢春房风尘仆仆的身影……�

在剧烈高原反应和连续长途奔波的双重折磨下,疲惫不堪的卢春房时常出现脑
供氧不足、心肌缺血等症状。病倒在床上却想着工地,他就一只手输着液,一只拿
着话筒,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了解施工情况。只要症状稍有缓解,他就服下一把抗
缺氧药,吸上几口氧气,继续忍着身体的不适钻进隧道和涵洞,走向每一个施工点。

常年奔走在青藏高原,卢春房无法辅导帮助准备参加高考的儿子,更无法照顾
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父母。父亲几次病危,他都无法抽身。�

自古忠孝两难全,2002年11月,卢春房从工地赶回家中的第二天,慈爱的父亲
便溘然长逝。悲伤之际,卢春房用“丹心一片报祖国”来自勉,重新踏上火热的青
藏铁路建设工地。�

昆仑山隧道贯通、风火山隧道贯通、羊八井隧道贯通……

三岔河特大桥竣工、清水河特大桥竣工、楚玛尔河特大桥竣工……

铺架挺进唐古拉、越岭攻坚取得突破……

在他的指挥下,一项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攻克青藏铁路建设“三大难题”取
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青藏铁路已完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优良率达到95%以上,
涌现出160 多项优质样板工程。他也因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❷ 青藏高原铁路那时造它的人名单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南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格尔木至望昆段线下主体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布强格段线下主体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截止7月底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开工累计88.9亿元。目前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正在采取强化措施,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唐南段重点工程开工,全面攻坚战已形成高潮。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视。朱镕基同志要求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加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精神,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为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广网北京5月2日消息青藏铁路建设部门1日向记者介绍,经过青藏铁路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青藏铁路全线所有站线、辅助线轨道已铺设完毕。至此,青藏铁路全线所有轨道铺设全部完成。

据新华社报道,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线1142公里的轨道去年已全部铺通。青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工程于2001年6月开工建设,将于今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沿线常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为960公里,其中翻越唐古拉山最高点海拔达到5072米。为了青藏铁路早日开通运营,青藏铁路全线上万名建设者,放弃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正在为青藏铁路建设奔波忙碌着。

专家称,青藏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快西藏、青海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铁路运输将大大降低进出藏客运和货运的成本。

“天路”通车将使“世界屋脊”不再遥远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货车试运行1日全面启动。这条铁路的开通将使270万西藏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包括他们的煮饭方式。

西藏自治区当雄县一户牧民的帐房前,16岁的藏族姑娘群桑卓玛笑着对记者说:“等火车通了,我们家烧火做饭就可以不用牛粪了。”

在茫茫的青藏高原,寒冷的冬季占去了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在漫长的8个月时间里,由于煤炭资源缺乏,牛粪是高原上牧民的主要燃料。然而,牛粪的长期、大量燃烧,剥夺了草原的理想肥料。

青藏铁路开通后,75%的进出藏物资将由铁路承担,从而改变以往公路运输运距长、运费高、损耗大的缺点。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以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紫外线强烈,常年积雪,气候复杂而著称于世。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在攻克许多罕见的科技难题之后,青藏铁路已于去年全线贯通,并将于今年7月1日投入试运营。由于跨越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条铁路也被人们称作“天路”。

在世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的藏族群众看来,这条神奇的铁路不仅能够把高原上稀缺的煤运进来,把皮货运出去,兴许有一天,世代放牧为生的牧民们,还能坐火车去看看外面,他们与世界的距离将被拉近。

52岁藏民索措是拉萨一家小饭馆的老板。他说:“铁路通车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上老伴从家门口乘火车到首都北京游一游,再到更多的地方去看一看!”

旅游业专家认为,青藏铁路沿线将成为蕴含无限商机的“黄金旅游线”。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青藏铁路的开通将把“丝绸之路”与布达拉宫连接起来,成为中国西部新的黄金旅游热线。如今,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已纷纷与西藏就共同发展旅游业进行磋商。
索措说:“等各国的游客都进来了,我的小饭馆一定会更红火!”

据西藏社科院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预测,2010年到西藏旅游的人数有望达到528.24万人,旅游产业直接收入可达58亿元。2005年,西藏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0万人次,旅游收入为19.3亿元。
黄弟福还告诉记者,青藏铁路公司计划开通豪华旅游专列,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世界著名的景区景 点。

为帮助游客应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列车内将备有专门的供氧设备。建成后的青藏铁路还将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在高原地段做到无人值守,保持全天候通车。

此外,公司还将启动垃圾集纳系统和垃圾收集专列,将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到拉萨或格尔木进行处理。
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起点、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青藏铁路,全长近2000公里。开通后的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20公里,从格尔木至拉萨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

青藏铁路2006年7月试运营提供两套供氧方式
2006年4月23日,据青藏铁路公司介绍,2006年7月1日开通试运营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行的列车,将为旅客提供弥散性供氧、氧气面罩供氧两套方式,尽量减轻旅客在列车内的缺氧状况。

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马保成介绍,根据青藏铁路沿线缺氧的情况,青藏铁路公司将尽全力在列车车厢内营造舒适的“内部环境”,车内共设置了两套供氧方式,一套是弥散性供养方式,类似“中央空调”,这将使整个车厢内的氧气含量达到平原地区的80%%以上;另外一套供氧方式是旅客座位旁边设置的氧气面罩,若旅客感觉车厢内依然有缺氧状况,就可将氧气面罩摘下来直接吸氧。

另外,运营后的每趟列车内将配备一名大夫和一名护士,采取车内急救应急措施。

首趟“青1”次进藏旅客列车2006年7月1日上午9时从青海格尔木火车站始发,前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这是第一列发往拉萨的旅客列车,标志着青藏铁路开始全线通车运行。

高原“天路”全线通车 2006年7月1日,一个注定要被写入历史的日子。这一天,西藏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被改写。1日,青藏铁路庆典“青1”和“藏2”分别从格尔木和拉萨出发,火车第一次驶上了青藏铁路。2日零时13分,从拉萨开往兰州的青藏铁路“藏2”次旅客列车在经过13小时01分钟的旅行后,安全抵达格尔木。这标志着世界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
2日零时31分,从格尔木开往拉萨的“青1”次列车安全抵达拉萨。从1日11时05分发车至抵达拉萨,“青1”次列车沿途经过45个车站,历时13小时26分钟。
进藏和出藏列车先后启动
1日7时20分,格尔木火车站。持有首趟进藏旅客列车——“青1”次列车车票的数百名旅客开始陆续登车。8时30分,旅客基本登车完毕。9时,车门关闭。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12名记者获准登上首趟进藏列车,进行随车实时报道。
1日11时05分,随着汽笛一声长鸣,“青1”次列车启程前往拉萨。
7分钟后——1日11时12分,从拉萨开往兰州的青藏铁路“藏2”次旅客列车也缓缓启动,驶离拉萨火车站1号站台,列车上有700多名乘客。
目送着汽笛声中缓缓远去的列车,专程赶来参加通车庆祝大会的藏北那曲牧民嘎央说:“从骑马、坐汽车到乘火车,祖辈们千年的梦想,没想到在我这一代竟成了现实!”
高原景色美不胜收
1日12时40分,首趟进藏“青1”次列车穿过昆仑山隧道;13时20分,过清水河特大桥。记者在现场看到,清水河特大桥四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大桥一眼难见尽头。列车到来时,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索南达杰保护站的文嘎、嘎玛等几名巡山队员向列车行注目礼。
此后,“青1”次列车先后经过玉珠峰、不冻泉、楚玛尔河、五道梁、日阿尺曲、沱沱河、通天河、雁石坪、布强格等车站……宛如一条长龙穿行在茫茫高原上,打破了亘古荒原的宁静。
列车一路南行。窗外时而下雨,时而飘雪,时而有彩虹出现。人们真正体验到了青藏高原“十里不同天”的天气。雪山连绵不绝,高原上特有的景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占领”了不少数码相机存储卡的存储空间。
列车创造铁路史上新纪录
出藏的“藏2”次列车也是一路“过关闯将”,直向北行。
1日14时51分,经过310多公里的行驶,列车通过藏北重镇那曲火车站。
1日17时35分,“藏2”次旅客列车缓缓通过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车站。这是旅客列车首次通过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1日17时38分,列车以84公里的时速,平稳地穿越海拔5072米的世界铁路最高点。车上700多人有幸成为第一批搭乘旅客列车经过世界铁路最高点和抵达世界海拔最高火车站的旅客。
藏族旅客扎巴旺达说:“唐古拉这个连动物都难以生存的地方,火车能通过,真是奇迹。”乘客周军深有感触地说:“我站在了世界铁路的最高点,感到无比自豪。”
1日18时05分,首趟进藏的“青1”次和首次出藏的列车“藏2”次成功在布强格车站“擦肩而过”。人们一片欢呼,因为,这意味着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经历了旅客列车的完全检验。
西藏不再没有铁路和火车
“擦肩”之后,两列火车在接受过检验的铁路上各自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1日19时31分,出藏的“藏2”次旅客列车风驰电掣,顺利通过长江源头第一桥——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和沱沱河车站。20时23分许,列车到达风火山隧道。20时46分,列车通过楚玛尔河车站。21时45分,抵达清水河特大桥。22时20分,过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
1日21时18分,“青1”次列车驶过那曲站,穿越藏北高原,直奔拉萨。拉萨城里,礼炮声声,烟花绽放,人们对列车翘首以待……
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使西藏自治区结束了没有铁路和火车的历史。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说,这必将为西部大开发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❸ 西藏铁路是工程师的杰作吗

摘要 西藏铁路是工程师的杰作呢亲。

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5中青藏铁路工人的事迹和颁奖词

【事迹简介】

青藏铁路,由格尔木出发,越昆仑山、跨沱沱河、翻唐古拉山、穿羊八井峡谷至拉萨,全程1142公里。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它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它包含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它架起了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它克服了高原筑路的三大难题;它融入了绿色环保和人文设计理念;它实现了西藏“铁路、公路、航空”立体化交通的梦想;它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颁奖词】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那些建设者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4)青藏铁路工程师扩展阅读:

1、青藏铁路精神:

青藏铁路精神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2、时代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这对于教育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发扬精神:

青藏铁路精神这笔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学习好、宣传好、弘扬好,使之深入人心,成为鼓舞干部群众拼搏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❺ 地球之巅的勇者:青藏铁路建设者 是谁

中国铁路建设"铁军"之称的中铁十八局集团
韩利民(中铁十八局集团总工程师、青藏铁路指挥部指挥长、全国铁道团委"青藏铁路建设青年功臣"、"国家重点工程青年贡献奖"、"青海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❻ 青藏铁路的修建处理难度最大的是什么

一. 多年冻土
青藏铁路铺设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由于海拔高,终年气温很低,路基下是多年冻土层,有的地方冻土层厚达20多米;这些冻土在温暖的季节会融化下降,寒冷的季节则冻结膨胀,这一起一降会严重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而青藏铁路要经过这样的冻土地段长达550千米,是铁路全长的一半!
在工程建设中,对这一地带采用了因地制宜的方法:对相对稳定的冻土地段采取片石通风路基、片石护道、热棒技术、铺设保温板等方法,使路基通风,加快热量散发,降低温度,保持冻土的稳定性。对于极不稳定的冻土地段则采用“以桥代路”的方法,即以桥梁代替路基。桥梁工程采用桩基础,每座桥墩下面有四根桩基,每根桩基要深入地下20米以上,浇筑桥墩的混凝土经过了点和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衬砌防水保温层、泥浆护壁等有效措施,克服了一系列施工难题。目前,我国在铁路冻土领域的科研攻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同时还诞生了一批冻土研究的新生力量。
二. 生态脆弱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土层浅薄贫瘠,生态十分脆弱,一但遭受人为破坏,要恢得几乎不可能。为此,青藏铁路建设工程首次作出了环保和施工同等重要的承诺,并与当地政府签定了环保协议;铁路建设工程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预计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0%左右,环保投资和所占比例如此之大,在国内建设史上尚属首例。
环保意识和行动无处不在:在桩基施工中,工程人员创造性地应用旋挖钻机干法成孔这一新型环保施工工艺,它可以快速成孔,既不会过多干扰多年冻土层,又不会污染环境。可可西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铁路穿过这里时,修建了清水河特大桥,这是全线最长的“以桥代路”工程,也是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徒而开辟的通道。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境破坏,则采取人工种草和草皮移植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恢复植被。工程开工至今,铁路沿线的冻土环境和江河湖泊的水质无明显改变,野生动物迁徙自由,对湿地生态的保护极有效。
三. 高寒缺氧
高原上气温低,空气稀薄,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在施工中,工程师们用自己发明创造的技术,加强了电器系统的耐低温性能,提高了动力系统的供氧量,把这些设备变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原工程设备。
在施工人员方面,国家铁道部、卫生部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作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投资达两亿元,建成覆盖全线的三级医疗保障体系,使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和患高原病的人员得到及时治疗,施工两年来,实现了高原病零死亡,非典疫情零发生,鼠疫零传播的“三无”目标。

❼ 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有谁

李春湘:主持修建津浦铁路;
钱令希:参与修建叙昆铁路;
陈宜禧:主持修建新宁铁路;
徐骝良:主持修建沪杭铁路、浙赣铁路;
凌鸿勋:主持修建潼西铁路;
李金城:主持修建青藏铁路;
詹天佑 茅以升

❽ 在修筑青藏铁路工程师遇到什么困难工程师是怎样解决的

冻土层、空气稀薄

❾ 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修筑青藏铁路的

詹天佑没有修筑过青藏铁路。他一生突出的贡献是成功修筑了京张铁路。詹天佑 (1861—1919)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他还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工程师,字眷诚。原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同治十一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了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1878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中学的课程,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 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 然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改学驾驶海船,耽误了七八年。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才得以干他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开始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70多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的相继失败,他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詹天佑这一生最大贡献,就是在于他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 1905年,担任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山越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它处所未有。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 京张铁路于1909年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后受聘川汉、粤汉铁路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千米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 1919年逝世。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

❿ 中国修筑铁路的著名工程师除了詹天佑还有谁

李春湘:主持修建津浦铁路;
钱令希:参与修建叙昆铁路;
陈宜禧:主持修建新宁铁路;
徐骝良:主持修建沪杭铁路、浙赣铁路;
凌鸿勋:主持修建潼西铁路;
李金城:主持修建青藏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