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铁路(西方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分为几个阶段)

分类: 高铁铁路 时间: 2024-11-02 22:30:56 作者:87036

Ⅰ 法国殖民者修建滇越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Ⅱ 葡萄牙殖民者在非洲建立哪些铁路

由于此前在非殖民国家众多,铁路宽窄等标准都不同,而且老化情况很严重,本格拉铁路和周边铁路一起构成首条横贯非洲的铁路线路。


从14世纪末葡萄牙殖民者抵达安哥拉开始,这个南部非洲的沿海国家经历了500年的殖民历史。1975年安哥拉独立,但持续27年的残酷内战随即开始,葡萄牙人早前修建的老本格拉铁路也毁于战火。

Ⅲ 西方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分为几个阶段

早期:英国商人杜兰德(Durand)为了向清政府宣传铁路的优越性,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0.5公里长的一小段“展览铁路”。
第一条真正营运的铁路,是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由英国怡和洋行擅自铺设的吴淞铁路(上海~吴淞),全长14.5公里。因当时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众对铁路都十分保守顽固,视铁路如洪水猛兽,通车营运一年后(1877年)就被清政府以28万5千两白银赎买,即被拆除。
第二条铁路,也是第一条清廷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中国的标准轨距铁路,是光绪七年(1881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下令铺设的唐胥铁路(河北省唐山~胥各庄),全长9.2公里。为了将唐山附近开滦煤矿的煤运出去,经清廷批准,聘英国人金达为总工程师,由开平矿务局集资修筑唐胥铁路。但李鸿章为避免激起反对,起初只以骡马为动力,至光绪八年(1882年)才开始使用蒸汽机车牵引。唐津铁路后又于1890年、1892年、1893年分别延伸至古冶、滦州和山海关,改称津榆铁路。
十九世纪后期,英、法、俄、日等国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从而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得各种利益和权利,当中也包括了修筑铁路的“路权”,同时也意味着主权的损失,令列强大肆在中国掠夺资源、建立势力范围、意图瓜分中国。例如于1898年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即允许德国在山东省修筑胶济铁路,并在沿线30华里范围内开矿挖煤。其他例子尚包括《中俄密约》(容许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大清东省铁路)、《中法条约》(促使法国在云南修筑连接法属印度支那的滇越铁路)等。虽然当时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但这段时期中国铁路发展大大加快。

Ⅳ 人类历史第一个铁路应该修建在哪个国家

铁路诞生于英国。
16世纪,随着英国采矿业的兴起,出现了两根平行木材作轨内道、使用马匹容或人力拉动的运输工具。17世纪初角铁逐步代替了木材,“铁路”称呼由此而来。经过多年的改进,角铁换成了钢轨,“铁路”变成了“钢路”,但是人们还是习惯上把它叫做“铁路”。
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以蒸汽机牵引的铁路,标志着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之后,欧美各国纷纷效仿,并扩展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

Ⅳ 英国力主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背景和目的

京张铁路修筑于清朝末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受着帝国主义者的欺内负,容科学技术又很落后。当清朝政府一提出修筑京张铁路时,帝国主义就百般阻扰,他们要挟说:“如果清朝政府用本国工程师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挑起了修筑铁路的重任。他不顾帝国主义者的种种刁难,克服了恶劣的气候和险恶的地势等重重难关,经过艰难困苦的施工,提前两年完成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给中国人争了一口气,也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Ⅵ 铁路在战争中的意义

铁路在战争中的意义: 近现代史中,铁路发挥重大军事价值的例子很多。原本是海上强权的英国,也很重视在殖民地修筑铁路,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或者进一步扩张的跳板。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修筑贯穿南亚次大陆的十字形铁路,在英国1857-1858年镇压印度士兵起义的战争中,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1900年,英属印度铁路里程达到近2.6万英里,在当时仅次于美国、英属加拿大和沙皇俄国,居世界第四位。
据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河流战争》(River War)一书(当时26岁的丘吉尔作为中尉和业余战地记者参与了这次战争)记载,1897年1月到1898年7月,英国军队在苏丹境内修筑了长达385英里的军用铁路,将军队从埃及开罗向南运输到苏丹阿特巴拉的时间从4个月缩短到11天。最终,英军于1898年9月2日在乌姆杜尔曼之战中以很小的代价打垮苏丹马赫迪军队,对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建立起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
英国人重视铁路的传统被其前殖民地所继承。穿越整个北美大陆的铁路,让美国真正成为面对两个大洋的强权。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最终把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英属哈德孙湾公司辖地、原来法属的魁北克等几个互不统属的殖民地,最终整合为一个国家。
相反,缺乏铁路的陆地大国在庞大国土上的运输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很难应付海权强国的袭扰与机动打击,也难以应对强国支持的分裂主义挑战。俄罗斯帝国在1853-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大清帝国在1857-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都在家门口被掌控海权的英法联军击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庞大的中国仅仅修筑了约400公里铁路。相反,日本天皇和明治元勋们较早的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到1893年,日本已有3281.45公里铁路。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借助新式兵役制度、战略性铁路网与运输船队,实现了高效动员、集结和兵力输送,清军的陆上动员与运输依然主要依赖徒步行军和骡马运输,其效率高下立见。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完全建成,俄军必须通过轮渡越过烟波浩渺的贝加尔湖,兵力投送的速度大大迟滞。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铁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清末曾有从张家口修筑到库伦(今天的乌兰巴托)的铁路动议,但因为大多数朝臣认为这条线路经济收益太小,因而改建了张家口到归绥(今呼和浩特)线路。几年之后,外蒙上层在沙俄的挑动下发动叛乱,中国无法迅速调动军队镇压,只能坐视外蒙独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处于优势的日军和国民党军队,都是沿着铁路干线发动攻势,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在最早的名称就是“正太路破击战”,以破坏铁路来迟滞敌人的推进速度,为自己创造打击敌人的机会。而在1958年,大陆发动对金门的炮击背后的重要因素也是铁路,因为恰恰是在1957年,鹰厦铁路竣工,对台作战的前线进入了全国铁路网,大大提高了军用物资的补给效率。而在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中,之所以在取得巨大优势之后,仍然不得不退兵,也是因为当时中国的铁路尚未到达西藏高原。
核武器等高科技兵器出现后,铁路的军事作用并未降低。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甚至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的空中优势就难以完全遮断相对落后、弱小一方的铁路运输。相反,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11的利比亚战争中,对于缺乏铁路的伊拉克和利比亚来说,强敌的空袭对于公路交通的瘫痪作用则大得多。可见,在核威慑条件下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中,铁路运输能力的强弱,仍然直接关系到军事力量投送的效率和质量。未来中国要在幅原辽阔的国土上进行快速有效的军事调遣与部署,铁路依然是国之重器。
可喜的是,中国铁路的“大跃进”仍将继续,2020年铁路运营里程将突破12万千米。在代表铁路新技术潮流的高铁领域,中国的优势非常明显:目前中国高铁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占全球将近一半,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占世界总量近半)、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中国承建的国外铁路项目也已经在亚洲、欧洲、非洲展开。中国铁路建设新进展的军事意义,也值得抓紧研究。虽然中国不会采用武力扩张的方式走向世界,但是毛奇那种对新技术、新系统的国防军事意义的敏感性,和那个年代普鲁士政府和军队将民用技术迅速用于加强军力的执行力,依然值得中国学习。

Ⅶ 民国时期的中国铁路

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建立,当选大总统的袁世凯在1912年宣布“统一路政”,解散了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因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

从1912年到1916年各国夺得的路权共达13,000多公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在关内修了约2,100公里铁路。

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执政以后,主要是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合资”方式修建铁路,从而出现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三次高潮。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1928~1948),在中国大陆上共修建铁路约13,000公里。

(7)殖民铁路扩展阅读:

民国时期的铁路确实没有中途报站的相关规定。准备在中途下车的乘客,要想知道何时下车,只能自己看外面的站牌,或者四处打听。如果是夜间行车看不清外面的站牌,或者打听不出来,就有可能下错车站。

1913年,冯玉祥有一次带着一名护兵准备从北京坐京汉铁路火车到河南新乡。火车下午从前门火车站出发,到了高碑店,夜幕已经降临,窗外景物依稀难辨。

火车轰隆隆行驶在夜色里,冯玉祥也不知道到了哪个车站,于是向茶房打听:“离新乡还有几站?”茶房回答:“还有四站。”

冯玉祥叮嘱护兵:“记住,还有四站,咱们就下车,不要坐过了。”护兵也非常认真,嘴里念叨着:“再有四站就下车。”

叮嘱完毕,冯玉祥蒙眬入睡,但又似睡非睡。火车经过一站又一站,他一直在心里默记着。眼看着第四站过了,他突然听见护兵说:“到站了,下车。”

于是匆忙下车。下车一看,两人顿时傻眼了,只见一座岳王庙映入眼帘,原来他们下车的站是河南汤阴县,离新乡还有好几站呢。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是“茶房”记错了车站,还是冯玉祥数错了站数,这个故事充分证明,民国火车没有完善的中途报站机制,给旅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与麻烦。

老舍的小说《番表》就描写了一位小心翼翼的旅客,他从北京上火车,车开不久就向“茶房”打好招呼:“到了天津告诉我一声。”

一路上,只听他不停地向“茶房”和别的旅客询问:“到天津了吗?”“快到天津了吧?”茶房不厌其烦,脸色非常难看。

民国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一般分为几种:车队长、查票员、司机、司火、轫夫、行李员等。此外还有一些杂役,如茶房、车僮、清洁工等。这些人各司其职,“报站”都不是他们分内的事。

虽然说民国火车没有规定报站制度,并不意味着旅客下错车站的事件会频频发生。首先,民国火车查票极为频繁,一般是每到一个大站、甚至经过任何一个车站都要查票,查票员可以提醒旅客注意下车;

其次,民国火车的停站时间也非常长,动辄十几分钟。就算有旅客到了站而没有及时发觉,也有充足的反应时间。

民国铁路虽然从国家层面没有规定必须报站,但是有的铁路局为了方便旅客也自行规定了报站制度。

如1935年北宁铁路局规定,列车快到站时,由车僮“高呼站名”。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车僮对这个规定非常懈怠,“并不实力奉行”。

此外,车僮属于高级服务人员,一般只有头等、二等车上才配备,而最需要这项服务的却是三等车的乘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铁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国时铁路中途不报站 冯玉祥曾下错车

Ⅷ 单机游戏有个建造铁路好多国家还有殖民地的叫什么游戏

《帝国时代3:亚洲王朝》将把你从原作中殖民美洲的故事带入全新的东方世界内之中容。在游戏中,玩家将有幸选择扮演中国、日本以及印度三支亚洲文明抵御欧洲力量的入侵,或者相互交恶。全新的三支文明、15种新增奇迹、随机游戏地图、全新游戏角色以及更具加精彩的单人战役,将为玩家展现亚洲帝国的崛起之路。

Ⅸ 由印度独立后铁路反不如被殖民时期,告诉你为什么印度

铁路是“工业革命”之花,是蒸汽机应用于运输的结果,是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从一个角度看,一个国家的铁路水平,往往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出该国的工业水平。时值“金砖会议”之机,中印两国再次成为世界焦点,小编就扒一扒两国的铁路史,探探这龙象之争背后的玄机。

一、亚洲之最,殖民时代的印度铁路
谈起印度铁路,许多人往往嗤之以鼻,认为无从谈起。但如果你把眼光放长远的话,你就会发现,这是印度人独立之后,自己当家主做主的时代。在印度人给英国人做亡国奴的岁月里,他们的铁路可是牛气哄哄。

印度铁路始建于1848年,距离英国的铁路也才几十年,正是把握住了先机。印度的铁路建设始于1846年的一场美国棉花歉收。英国的棉纺织业主都想在印度找到新的供应链,于是要求国会拨款拨人支持在印度开设农场到港口的铁路线。之后,英印殖民政府通过以土地、税收等优惠条件,向本土民间拉投资,再利用成熟的铁路技术,大兴土木。在1914年,英属印度铁路网已通贯全印度,达到3.5万里,成为亚洲之最。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日本也略显逊色,倒不是日本人没那个能力,而是有钱没地,只好干着急。
二、亚洲之耻,独立后的印度铁路
辉煌已经是昨天的故事了,印度和大英帝国“和平分手”后,情况就急转直下。原来铁路的关键技术都是欧洲人在操作,“印度起义”后,英国人常常戒备印度人,镇压歧视都来不及,更别说栽培重用了。所以,英国人走后,印度人没办法建造本民族的铁路系统,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往死里用这个老铁路系统!

多年的经济困难和内乱,以及对外战争,让印度人没工夫搭理铁路。不仅不去改善升级铁路系统,以西式“民主国家”自诩的印度,为了讨好老百姓还不允许火车票涨价。铁路局通过正常运营不能自给自足,就只好严重超载了,票价不能涨,那就多卖几张呗。这样,印度铁路上经常出现的扒火车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挠的是,铁路局赚了钱,也不好好供着自己的财神爷“铁路”,而是把大把的钱分给了员工。在印度铁路的运营成本当中,有55%是员工工资和福利,可见一般。除了政府间的扯皮,印度人民也“有愧”于铁路的运输之恩,印度教认为粪便是不洁的东西,所以印度人都不清理铁轨上的粪便,任其腐蚀,导致发生的火车事故,仅在2000年到2010年间就发生了200起。
就这样,在印度“民主”政府和印度人民的联合绞杀下,印度铁路这曾经的亚洲之最终沦为亚洲之耻。
三、亚洲之星,建国前后的中国铁路
鉴于读者大人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中国铁路的发展,具体小编就不细说了,就累一大堆数据来偷偷懒吧。
英属印度开始修铁路的时候,中国人刚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接着就是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数不尽的不平等条约。就在这百年国耻中,中国铁路落后了印度那不是一星半点。以铁路从无到有的大清帝国为例,虽由0到9854公里,但是却依然远远不及英属印度的52849公里的铁路里程,相差足有5.36倍;1912.1.1~1927.4.18英属印度铁路里程也是北洋政府所统治的中华民国的5.04倍。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到了中国民国时期,印度铁路仍对中国有着近3倍的绝对优势。

建国后,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开始自己的民族铁路事业。差不多,与此同时,印度人也从大英帝国手中拿到了“离婚协议”,但铁路的发展却大相径庭。驱逐外国干涉后的新中国在50年来,修建的铁路干线、支线累计里程36000多公里,不仅在里程上完败印度,还在质量上猛摔印度好几百条大街。除了高铁,中国还在研究飞车,而印度人还在苦苦挣扎于英国人主持修建的百余年前的就铁路。
印度铁路的堕落并非偶然,同样,中国能在铁路和其他工业上如星熠熠,也不是碰巧。印度的原因上文已有简述,这里就不再赘述,这里就主要谈谈中国。中印最有相似的国情,但中国是有着数千年中央集权传统的大一统国家,相比崇尚西式“民主”的印度政府,可以调动更大的力量投入到长城、大运河等重大工程,而印度的政治架构与本国国情脱节,没有这样的能力。其次,在国民素质上,数千年的儒家农耕文明培养了国人服从,勤俭、尚学的民族品格,而印度民族长期浸润在宗教文化当中,比起“人定胜天”,他们更相信“命中注定”,进取性稍显不足。由此窥觑,两国的国运也就高下立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