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鳜鱼屯溪的哪家店做得最好吃
黄山市百鸟亭酒家做的很不错
去黄山要注意些什么?
不要乘坐旅馆提供的车去景点,不论是黄山市的旅馆还是汤口镇的旅馆。自己去车站坐公交车。 不要去东海景区,那里没什么好看的,却因为景区不在山上,而方便骗子行骗。旅馆用用自家的车拉游客去的地方就是东海景区,就是到这里来行骗的,当然还有宏村、西递等等。主要手段是请你喝茶。我不幸喝了他们的茶,茶贵的让人想不到。你会问,只看景不喝茶不就行了。这样说吧,你上了他们的“贼车”,没得选择。如果你是李小龙另当别论。 尽量不要和独自游玩的帅哥美女搭伴。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结论。人与人之间难道就这么难以信任吗。人与人之间只有钱了吗?那些因为偶遇而产生美丽爱情的机遇,难道不属于这个时代?象《庐山恋》那样单纯甜美的偶遇爱情随着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你可以帮助人,但要适可而止。不要让被你帮助的人死缠你。 没有人是专门在等候你的光临的,他们的热情都是有条件、有目的的。如果对方看上去似乎真的因为你的到来而表示的很好客友好,那是因为他们友好的对象是钱,而不是你。 遇到你觉得处理不了的事,记得打110。 如果你已经身处险境,要冷静,要敢于斗争。你越懦弱,对你越不利。我是这么看的,当然有人说,暂时屈服也是个办法。但我不那么看。 相信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这很重要。 看日出,就近看吧,在你所住宾馆就近的山头看最合适了。省却去所谓“最佳”观景点往返的诸多奔波。体力省下一点可以多看一个景。毕竟在山上的时间很珍贵。 山上有好多旅馆,住多人间价格在140-160元左右。多人间指的是最少5人,最多12人,大概是这样,因为我没住多人间。我住的标准间,我看很重晚上的睡眠,标间没有低于600元的,600元是提前一星期以上订房间的价格。如果你在山下订房,比如明天上山,今天订房,大概在700元,上了山再订,大概在900元。如果你也看重睡眠,就住标间了,就算贵点,毕竟天气不由人。你如果今天订了,明天刚好下雨,你上不去,可能押金也退不了,押金是山下的旅馆代收的。我没有试过提前一周订房,要不要付钱。 你可以通过网上订票订旅馆的网站订房间。 建议准备2个相机,至少给一个相机准备两套电池,两张存储卡,如果是4g以上的卡不必准备两张。
海宁去黄山旅游要多少钱
贡献全得啦,都在玩在中国网上,你可以去看看,百度一搜就有, (1)科学配备登山用品 来黄山旅游,大可不必千里迢迢背一大包物品。只需带上必备的生活用品,药品,个人卫生用品,像机等。雨衣,拐杖,水和食品在市区就可以买的。黄山国际青年旅馆附近有阳光超市和世纪联华两家大超市,规模还算不小,能够基本配备全上山所需食品。青旅小卖部有设有地图、雨衣,均为2元。拐杖在大厅一小筐里摆放若干,可顺手取用,但记得带回,循环方便所有客人。 必备帖士:水和食品:驴友最好在背包外放一小瓶水,饮用方便,包内再放大瓶,以备用,登山过程中,体力消耗大,多带高能,高热食品,要含盐份大点的。山上吃饭非常昂贵,而且味道欠佳,当天中午,建议在青旅打包蛋炒饭(火腿和雪菜两种)或三明治,绝对是不错的主意。 (2)分清三个叫黄山的地方 黄山市成立后,因为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三个基本相同的地名。这就是黄山市,黄山市和黄山风景区。 黄山市的前身是安徽省的徽州地区,1987年设立黄山市的,市府所在地在屯溪,是黄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南方进入黄山的门户。 黄山区原为太平县,在黄山风景区北麓,是黄山北大门。 黄山风景区就是游客传统意义上的黄山。 所以游客来黄山之前要弄清这三个地方。选择你的目的地。在哪里下车。 (3)屯溪是哪里? 黄山市的屯溪不但是黄山机场的所在地,也是皖赣铁路上的重镇,交通联接北京,上海,广州,合肥,南京,杭州等国内大中城市,为大多数游客来黄山的第一站。 屯溪的历史:屯溪古属休宁县治,因三国时吴国大将毛甘“屯兵溪上”所得名屯溪。抗日战争时候,沪江浙权贵富商多避难于此,屯溪时时又有“小上海”之名。现在她已是黄山市府所在地。行政名为屯溪区。 屯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老大桥,这座古桥建于明代弘治年间,至今已500余年历史。老桥巍峨高耸,坚不可摧。桥墩上水头的分水头,造成船头状,如六把利剑,劈波斩浪。 屯溪老街为全国首批文物保护街区,背依华山,面对新安江。半山半水,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怎么样去屯溪老街呢? 1、三轮车3~4元,坐车要绝对的装聋作哑,要不然很有可能被他们烦死或把你送某某“徽菜馆”,宰你没商量!记住你的目的地——屯溪老街。 2、公交车12路1元/人,自动售票,准备好零钱噢,在火车站到青年旅馆的中间位置有公交站台,马路两边的都可以上车,约20分钟/一班,记得下车的站台是商贸城或三马路或二马路或一马路,下车后随便找个路口就可以进入——屯溪老街。 3、最方便的一种交通方式——TAXI,拉开车门“屯溪老街”,下车时不要忘记给人家钱——5元。 (4)住在屯溪 不管是在火车站还是在汽车站下车,走出站台迎面而来是热情好客的黄山人民——拉客的。屯溪住宿,千万不可搭理拉客的,屯溪的黄山国际青年旅馆,位于火车站、汽车站中心位置。距离火车站和汽车站各100多米。详情可登陆黄山国际青年旅馆网站或致电旅馆前台咨询。 在黄山市也有一些高规格的宾馆,比如:黄山国际大酒店、黄山馨园国际大酒店、黄山高尔夫酒店、黄山国脉大酒店、黄山红塔大酒店等等…… (5)吃在屯溪 黄山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的发源地,徽菜以山珍为主要原料,以重油,重色,重火工而享有盛誉。著名的风味菜有:铁板毛豆腐,臭鳜鱼,清蒸石鸡,冬笋炖火腿,石耳炖石鸡,绩溪炒米粉,胡氏一品锅等。 青年旅馆的餐厅,已受不少客人好评。其中特色菜:红烧臭桂鱼 石耳肉片 生炒仔鸡 茶笋排骨煲 怎样去黄山: 从青旅到黄山风景区的路程为70公里。车程约一个半小时。 沿途经海宁,万安古镇,休宁,兰田古村,儒村隧道,寨西,汤口。路况比较好。驾驶时注意转弯就可以了。 现在黄山景区交通改制,全部景区交通由新国线来承运,在大门要转乘新国线的车,从大门到云谷寺或慈光阁都是10元/人。 友情提示:黄山国际青年旅馆每天早晨都直达交通去黄山大门的新国线换乘中心。票价是15元/人。好处是不用去火车站汽车站等候,而且是准时出发。每日6:30和9:00均有车从青年旅馆门口出发。 下山到云谷寺搭车回汤口10/人,回屯溪13/人。到屯溪火车站已经下午6点,决定经千岛湖回去。三轮车到屯溪老街的第一楼吃饭,好好补充了下营养,山上只能说是不饿而已。在叫车到屯溪汽车站,在附近找了个住处,带卫生间的双人间,加开空调60/间,不过条件不算太好,估计好点的也不会很贵。 第三天早上5点多到汽车站,等到6点多才知道现在已经没有了早上取深渡的车,只有取道歙县转车去深渡,到了深渡已经8点多,早就赶不上7点半的船了,只能座下班11点的班船,15元/人。码头上有班船和旅游船,座班船直接到淳安不上岛。一路风景极好,山水一色,很美。到淳安阳光下午4点,叫车去汽车站,不想赶太急,就找了个标间100/人。第四天做大巴4小时到杭州汽车东站安琪儿分站,西湖边浏览下后就火车回上海。 细节要点: 1、屯溪上黄山可以搭回汤口的顺风出租车,10/人就可到汤口,又快又便宜 2、上山之前务必订好房间,旺季没有预定上山未必有房间,前面游记有不少宾馆电话。如果没法订就在汤口住一夜,叫旅店帮你预定山上房间。如果去西海大峡谷住在天海的天海宾馆、天海招待所、白云宾馆;光明顶的光明顶山庄;排云亭的排云楼、排云山庄。个人以为头天还爬的动或时间充裕还是住在排云亭为佳,第二天可以少爬一段上坡路。山上标间700/间,4人独卫150/人,8人普通间80/人。各家差不太多。 3、大峡谷和莲花峰务必分两天爬,否则不是时间不够就是爬的脚抽筋。 4、云谷索道后山上要赶早,最好6点多到缆车站,否则时间白白花在排队上。 5、山上物价昂贵,背的动的话还是自己多带些吃的,带些水的容器,在住处可以带些水走,上面纯水8元/瓶。去西海峡谷务必带足,中间人都没一个。 6、屯溪到深渡没有直达车,要赶7点半的船必须赶早上6点往歙县的头班车到歙县转去深渡才有可能赶上船,不过也不是一定赶的上。时间来的及的话建议云谷寺下山到汤口汽车站,看有没去歙县或深渡的车子,晚上就到歙县或深渡住。或者就不去屯溪,下山住在汤口,据说清早有去深渡赶班船的车子。屯溪汽车站不太规范,个体车辆不归汽车站管,要自己到停车场问,切记赶上头班歙县车子! 7、上山比山下温度低10~12度,我们去那几天,山下30度,我们爬山时都是短袖,带件外套足够。 8、若赶上7点半的班船到淳安11点左右,到淳安汽车站有去杭州大巴,40分钟不到一班。到杭州东站安琪儿分站(离东站不远)大概4小时不到。去杭州的路在修,最好不要坐在车子最后,要不颠死你。
中国有哪些美食呀?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素来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自秦朝至三国时期,成都逐渐成为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较大发展。 川菜风味包括成都、重庆和乐山、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川菜的基本味型为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川菜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板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干烧、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姜汁、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和香港地区都有川菜馆,受到各国外宾的好评。 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烧有其独道之处。从高级筵席“三蒸九扣”到大众便餐、民间小吃、家常风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颖,做工精细。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噢!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 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桂鱼、鱼香肉丝、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煽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 粤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长,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 粤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同其他地区的饮食和菜系一样,都有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共同性。早在远古,岭南古越族就与中原楚地有着密切的交往。随着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许多中原 人为逃避战乱而南渡,汉越两族日渐融合。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这就是粤式饮食的起源。粤菜起源于汉,就是凭借这段历史来说的。 南宋以后,粤菜的技艺和特点日趋成熟。这同宋朝南迁,众多御厨和官府厨师云集于粤,特别集中于羊城有关。唐代开始,广州成为我国主要的进出贸易口岸,是世界有名的港口。宋、元之后,广州成为内外贸易集中的口岸和港口城市,商业日益兴旺,带动了饮食服务作为一个商业行业发展起来,为粤式饮食特别是粤菜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场所。 明清两代,是粤菜、粤点、粤式饮食真正的成熟和发展时期。这时的广州已经成为一座商业大城市,粤菜、粤点和粤式饮食真正成为了一个体系。闹市通衡遍布茶楼、酒店、餐馆和小食店,各个食肆争奇斗艳,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渐渐有“食在广州”之说。 粤菜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淮南子·精神篇》中就载有粤菜选料的精细和广泛,而且可以想见千余年前的广东人已经对用不同烹调方法烹制不同的异味游刃有余。在此以前,唐代诗人韩愈被贬至潮州,在他的诗中描述潮州人食鲎、蛇、蒲鱼、青蛙、章鱼、江瑶柱等数十种异物,感到很不是滋味。但到南宋时,章鱼等海味已是许多地方菜肴的上品佳肴。在配料和口味方面,采用生食的方法。到后来生食猪牛羊鹿已不多, 但生食鱼片,包括生鱼粥等的习惯保留至今。而将白切鸡以仅熟,大腿骨带微血为准,则于今仍是如此。将粤菜的刀工精巧,配料讲究相得益彰,口味注意清而不淡诸特点,表现具体。 粤菜还善于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常学常新。苏菜系中的名菜松鼠鳜鱼,饮誉大江南北,但不能上粤菜宴席。虽粤人喜食鼠肉,但鼠辈之名不登大雅之堂。粤菜名厨运用娴熟的刀工将鱼改成小菊花型,名为菊花鱼。如此一改,能一口一块,用筷子及刀叉食用都方便、卫生,苏菜经过改造,便成了粤菜。此外,粤菜烹调方法中的泡、扒、烤、川是从北方菜的爆、扒、烤、汆移植而来。而煎、炸的新法是吸取西菜同类方法 改进之后形成的。但粤菜的移植,并不生搬硬套,乃是结合广东原料广博、质地鲜嫩,人们口味喜欢清鲜常新的特点,加以发展,触类旁通。如北方菜的扒,通常是将原料调味后,烤至酥烂,推芡打明油上碟,称为清扒。而粤菜的扒,却是将原料煲或蒸至腻,然后推阔芡扒上,表现多为有料扒。代表作有八珍扒大鸭、鸡丝扒肉脯等。广东的饮食文化与中原各地一脉相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上曾有多个另立王朝的内地人。历代王朝派来治粤和被贬的官吏等,都带来北方的饮食文化,其间还有许多官厨高手或将他们的技艺传给当地的同行,或是在市肆上各自设店营生,将各地的饮食文化直接介绍给岭南人民,使之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以后,广州成为中西海路的交通枢纽;唐代外商大多聚集在羊城,商船结队而至。当时广州地区的经济与内陆各地相比,发展较快。 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 鲁菜又叫山东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 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善于以葱香调味,如“烤鸭”、“烤乳猪”、“锅烧时子”、“炸脂盖”等。 鲁菜发端于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今山东省),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鲁菜是中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派别: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 特色: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绝活: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八大菜系之首当推鲁菜。 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喜好有关。山东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如胶州大白菜、章邱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水果产量居全国之首,仅苹果就占全国总产量40%以上;猪、羊、禽、蛋等产量也是极为可观;水产品产量也是全国第三,其中名贵海产品有鱼翅、海参、大对虾、加吉鱼、比目鱼、鲍鱼、天鹅蛋、西施舌、扇贝、红螺、紫菜等驰名中外.。酿造业历史悠久,品种多,质量优,诸如洛口食醋、济南酱油、即墨老酒等,都是久负盛名的佳品。如此丰富的物产,为鲁菜系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资源。 鲁菜历史极其久远。《尚书·禹贡》中载有“青州贡盐”,说明至少在夏代,山东 已经用盐调味 ; 远在周朝的《诗经》中已有食用黄河的鲂鱼和鲤鱼的记载,而今糖醋黄河鲤鱼 仍然是鲁菜中的佼佼者,可见其渊远流长。鲁菜系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尤其傍山靠海的齐国,凭借鱼盐铁之利,使齐桓公首成霸业。 传说中将自己的儿子蒸熟了献给齐王吃的易牙,实际上是当时善于调味的烹饪大师。鲁菜中的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独具风味,可能是继承古代善于做羹的传统;而胶东菜以海鲜见长,则是承袭海滨先民食鱼的习俗。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夫子,还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张,如“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馁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说明当时的鲁菜已经相当讲究科学、注意卫生,还追求刀工和调料的艺术性,已到日臻精美的地步。 秦汉时期,山东的经济空前繁荣,地主、富豪出则车马交错,居则琼台楼阁,过着“钟鸣鼎食,征歌选舞”的奢糜生活。根据“诸城前凉台庖厨画像”,可以看到上面挂满猪头、猪腿、鸡、兔、鱼等各种畜类、禽类、野味,下面有汲水、烧灶、劈柴、宰羊、杀猪、杀鸡、屠狗、切鱼、切肉、洗涤、搅拌、烤饼、烤肉串等,各种忙碌烹调操作的人们。这幅画所描绘的场面之复杂,分工之精细,不啻烹饪操作的全过程,真可以和现代烹饪加工相媲美。北魏的《齐民要术》对黄河流域,主要是山东地区的烹调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不但详细阐述了煎、烧、炒、煮、烤、蒸、腌、腊、炖、糟等烹调方法,还记载了“烤鸭”、“烤乳猪”等名菜的制作方法。此书对鲁菜系的形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历经隋、唐、宋、金各代的提高和锤炼,鲁菜逐渐成为北方菜的代表,以至宋代山东的“北食店”久兴不衰。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吴苞、崔浩、段文昌、段成式、公都或等,都是著名的烹饪高手或美食家,他们对鲁菜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到元、明、清时期,鲁菜又有了新的发展。此时鲁菜大量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的珍品,并在北方各地广泛流传。清高宗弘历曾八次驾临孔府,并在1771年第五次驾临孔府时,将女儿下嫁给孔子第72代孙孔宪培,同时赏赐一套“满汉宴”银质点铜锡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给孔府。这更促使鲁菜系中的奇葩“孔府菜”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经过期的发展和演变,鲁菜系逐渐形成包括青岛在内,以福山帮为代表的胶东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内的济南派两个流派。并有堪称“阳春白雪”的典雅华贵的孔府菜,还有星罗棋布的各种地方菜和风味小吃。胶东菜擅长爆、炸、扒、熘、蒸;口味以鲜夺人,偏于清淡;选料则多为明虾、海螺、鲍鱼、蛎黄、海带等海鲜。其中名菜有“扒原壳鲍鱼”,主料为长山列岛海珍鲍鱼,以鲁菜传统技法烹调,鲜美滑嫩,催人食欲。其他名菜还有蟹黄鱼翅、芙蓉干贝、烧海参、烤大虾、炸蛎黄和清蒸加吉鱼等。 济南派则以汤著称,辅以爆、炒、烧、炸,菜肴以清、鲜、脆、嫩见长。其中名肴有清汤什锦、奶汤蒲菜,清鲜淡雅,别具一格。而里嫩外焦的糖醋黄河鲤鱼、脆嫩爽口的油爆双脆、素菜之珍的锅豆腐,则显示了济南派的火候功力。清代光绪年间,济南九华林酒楼店主将猪大肠洗涮后,加香料开水煮至软酥取出,切成段后,加酱油、糖、香料等制成又香又肥的红烧大肠,闻名于市。后来在制作上又有所改进,将洗净的大肠入开水煮熟后,入油锅炸,再加入调味和香料烹制,此菜味道更鲜美。文人雅士根据其制作精细如道家“九炼金丹”一般,将其取名为“九转大肠”。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寿宴第一道菜,选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为“八仙”。将鸡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成罗汉钱状,称为“罗汉”。制成后放在圆瓷罐里,摆成八方,中间放罗汉鸡,上撒火腿片、姜片及汆好的青菜叶,再将烧开的鸡汤浇上即成。旧时此菜上席即开锣唱戏,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听戏,热闹非凡,也奢侈至极 江苏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长江的下游。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稻、麦、棉、蚕、鱼等土特产,素有“鱼米之乡” 的美誉。“春有刀鲚夏有鲋,秋有肥鸭冬有蔬”一年四季各种禽蛋、瓜果蔬菜、水产、有、土产不断上市,这为苏菜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江苏的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烹调技术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以淮扬、南京、苏锡三种地方菜为主体的江苏菜系。 江苏菜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据《史记》、《吴越春秋》等书记载,早在2400年前已有炙鱼、蒸鱼、鱼片等不同的烹调方法。用鸭子做菜,起源也较早,在1400年前鸭子已是金陵民间喜爱的食品。 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三种地方菜组成。早在二千多年前,吴人即善制炙鱼、蒸鱼和鱼片。一 千多年前,鸭已为金陵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在清代的时候,苏菜流行于全国,相当于现在川菜、粤菜的地位。苏菜中的一支——淮扬菜系曾为宫廷菜,目前国宴中的大多数菜肴仍属于淮扬菜。因此,淮扬菜亦称国菜。苏州菜系历史上也十分流行。乾隆帝南巡的时候,曾经到苏州的得月楼做客,尝到江南美味后,非常高兴,口称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 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扬州菜清淡适口,刀工精细;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其名菜有烤方、水晶肴蹄、清炖蟹粉狮子头、金陵丸子、白汁圆菜、黄泥煨鸡、清炖鸡孚、盐水鸭(金陵板鸭)、金香饼、鸡汤煮干丝、肉酿生麸、凤尾虾、三套鸭、无锡肉骨头、陆稿荐酱猪头肉、沛县狗肉等。 苏菜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菜系之一,在国外享有较高盛誉。 从杭州近郊的良渚和浙东的余姚河姆渡两处人类活动的古遗址中发现,从猪、牛、羊、鸡、鸭等骨骸中证明,浙菜的烹饪原料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已相当丰富。东坡肉、咸件儿、蜜汁火方、叫化童鸡等传统名菜均离不开这些烹饪原料。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佳肴美,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北部水道成网,索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西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佳肴自美,特色独具,有口皆碑。 浙菜体系,由杭州、宁波、绍兴和温州为代表的四个地方流派所组成。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经历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的混合、交流而逐渐形成。根据闽侯县甘蔗镇恒心村的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保存的新石器时期福建先民使用过的炊具陶鼎和连通灶,证明福州地区在500年之前就已从烤食进入煮食时代了。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旅外华侨从海外引进的新品种食品和一些新奇的调味品,对丰富福建饮食文化,充实闽菜体系的内容,也曾发生过不容忽略的影响。福建人民经过与海外、特别是南洋群岛人民的长期交往,海外的饮食习俗也逐渐渗透到闽人的饮食生活之中,从而使闽菜成为带有开放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菜系。 闽菜又称福建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最早起源于福建闽侯县,在后来发展中形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福州菜包括泉州、厦门菜,菜肴淡爽清鲜,重酸甜,讲究汤提鲜,闽南菜包括漳州一带,讲究作料调味,重酸辣:闽西菜包括长汀及西南一带地方,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带有山区风味。故此,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这一传统即使进入上海,尽染海派风味后,依然未变。闽菜是20年代初进人大上海的,前几年仅剩一家闽江饭店,现在经过网点调整,闽江饭店已成历史了,只有都城大酒家还有闽菜供应。除了招碑莱“佛跳墙”外,还有七星鱼丸、乌柳居、白雪鸡、闽生果,醉排骨、红糟鱼排等等,均别有风味。 徽菜风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点特色。皖南菜包括黄山、歌县(古微州)、屯溪等地,讲究火功,善烹野味,量大油重,朴素实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炖、烧、蒸而成,汤清味醇,原锅上席,香气四溢。皖南虽水产不多,但烹制经腌制的“臭桂鱼”知名度很高。 沿江菜以芜湖、安庆地区为代表,以后也传到合肥地区,它以烹制河鲜、家畜见长,讲究刀工,注意色、形。善用糖调味,尤以烟熏菜肴别具一格。沿淮菜以蚌埠、宿县、阜阳等地为代表,菜肴讲究咸中带辣,汤汁色浓口重,亦惯用香菜配色和调味。 徽菜的著名风味菜有:无为熏鸭、毛峰熏细鱼、符离集烧鸡、方腊鱼、石耳炳鸡、云雾肉、绿豆煎饼、蝴蝶面等。 潇湘风味,以湖南菜为代表,简称“湘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湖南省,位于中南地区,长江中游南岸。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南有雄崎天下的南岳衡山,北有一碧万顷的洞庭,湘、资、沅、澄四水流经全省。自然条件优厚,利于农、牧、副、渔的发展,故物产特别富饶。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盛产鱼虾和湘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史记》中曾记载,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长期以来,“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农牧副渔都很发达。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丰富的物产为饮食提供了精美的原料,著名特产有:武陵甲鱼,君山银针,祁阳笔鱼,洞庭金龟,桃源鸡,临武鸭,武冈鹅,湘莲、银鱼及湘西山区的笋、蕈和山珍野味。在长期的饮食文化和烹饪实践中,湖南人民创制了多种多样的菜肴。据考证,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随着历史的前进,及烹饪技术的不断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南菜系。 湘西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在《史记》中曾记载了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