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唐僧出自哪个寺庙?
1.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由于父母双亡、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在金山寺出家。后迁移到京城的寺院,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2.在真实历史上,玄奘(唐僧)是在净土寺出家的。
唐僧出家的寺庙是哪一座,叫什么,在哪里?
唐僧出家的寺庙是河南洛阳的净土寺,位于洛阳伊川白元镇鸾浴沟村,洛阳龙门石窟南伊水东岸,伊川长寿山巨型卧佛之中的白云岩上,山门前是由东向西流的“定盟泉”与“倒涧泉”合流处,称“二龙戏珠”宝地。 隋炀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玄奘在东都净土寺剃度出家。玄奘本名陈祎,偃师缑氏陈河村人,他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当和尚,法名长捷。陈祎常随二哥听讲佛经,从小就在净土寺出了家。 贞观元年(627年)八月,长安一带遭受严重霜雹灾害。朝廷诏令灾民可随丰就食,各地关卡可给于方便。玄奘借此机会混在灾民队伍中,西出长安,沿途乞讨,经天水、武威、张掖、安西,出玉门关,沿古丝绸之路北道,过哈密、吐鲁番,又经乌兹别克的萨马尔城,阿富汗的巴弥场,翻越巴基斯坦北部的兴都什大山,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 扩展资料: 《旧唐书》记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大正藏》卷50《慈恩传》卷上说:“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东都净土寺。察法师堪传法教,因将诣道场,诵习经业。”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大理寺卿郑善果奉敕度僧27名,跟随二哥长捷在净土寺习佛的陈袆,被破格录取在兹寺剃度出家,时年13岁,法名玄奘。后由此到西天取经,“ 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说“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叙述了玄奘自幼在净土寺出家,又从净土寺“杖策孤征,往游西域”到西天取经的历史事实。 参考资料: [baike.baidu.com] [baike.baidu.com]
唐僧取得大成佛法后在哪个寺庙
根据资料唐三藏去西天取经有以下几种可能:说法一:《上下五千年》一书中提到:唐僧取经前,大唐的所有僧人修行的都是“小乘佛法”,后来唐僧到西天那边取的是“大乘佛法”。说法二:《瑜伽师地论》,系印度佛教论书。又称《瑜伽论》、《十七地论》,为印度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及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亦是玄奘西行取经法之最大原因。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汉传佛教以此经为弥勒所造慈氏五经之一,藏传佛教传统上认定此论的作者为无著。
唐僧最后到达了古印度的哪座寺庙
玄奘于六二八年到达北印度,并在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苦学两年,将结集的三十五万颂佛经全部读完。两年后玄奘开始做全印度旅行,其中遍历中印度大国羯若鞠阇国、戒日王的首都曲女城、释迦牟尼讲过二十年教义的圣迹祉园、释迦摩尼父亲净饭王的宫殿、释迦牟尼得道后第一次讲解佛法的鹿野寺、枷耶城(今印度比哈尔邦),最后到达印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玄奘曾经在哪个寺庙修行?
<西游记>中唐僧归来的描述: 唐僧四众,随驾入朝。满城中无一不知是取经人来了。却说那长安唐僧旧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头俱向东.... 唐生出世的赞儿: 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所以洪福寺是答案,如果根据<西游记>的话.
西游记中,唐玄奘在大唐哪个寺庙讲经?
在少林寺的塔林里,有许多塔。塔里藏着和尚的尸骸或骨灰,塔身的层数多少表明了其人在世时的贡献大小。我想:唐玄奘的贡献是最大的,他的塔。改是怎样的呢?我猜想塔里一定是立式水晶玻璃的罩柜,柜里是唐玄奘的肉身,而且保存完好正闭眼凝视念佛的模样塔身是以西天取经见到佛祖的辉煌场面为中心,四周辅以取经途中历险的画面。塔基的浮雕是经书垒成,塔顶肯定有一颗熠熠生辉的镇塔宝珠。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我竭力寻找唐玄奘塔,穿梭于塔林之间,可是不见唐玄奘塔的影子,正在失望叹息间,大雁为我引路,把我带我到了西安的大雁塔前。 难道大雁塔便是唐玄奘塔? 大雁塔里里面可是全藏着唐僧当年取回的经书及其后来的译文啊! 也许,那方正的塔身,象征着玄奘的正直; 也许那七级的浮屠,象征着玄奘的贡献; 仰望大雁塔正上方的葫芦,我猜想着里面会藏些什么秘密呢? 于是,我端详着大雁塔的外观,希望能中找到答案。大雁塔是由古朴的灰砖砌成的,它象征着唐玄奘纯朴的品格。我跨进塔里,拾级而上相信能获得真谛。看着里面一册册的经书,
请问唐玄奘是那一个寺庙的?怎么很少有提?
在少林寺的塔林里,有许多塔。塔里藏着和尚的尸骸或骨灰,塔身的层数多少表明了其人在世时的贡献大小。我想:唐玄奘的贡献是最大的,他的塔。改是怎样的呢?我猜想塔里一定是立式水晶玻璃的罩柜,柜里是唐玄奘的肉身,而且保存完好正闭眼凝视念佛的模样塔身是以西天取经见到佛祖的辉煌场面为中心,四周辅以取经途中历险的画面。塔基的浮雕是经书垒成,塔顶肯定有一颗熠熠生辉的镇塔宝珠。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我竭力寻找唐玄奘塔,穿梭于塔林之间,可是不见唐玄奘塔的影子,正在失望叹息间,大雁为我引路,把我带我到了西安的大雁塔前。 难道大雁塔便是唐玄奘塔? 大雁塔里里面可是全藏着唐僧当年取回的经书及其后来的译文啊! 也许,那方正的塔身,象征着玄奘的正直; 也许那七级的浮屠,象征着玄奘的贡献; 仰望大雁塔正上方的葫芦,我猜想着里面会藏些什么秘密呢? 于是,我端详着大雁塔的外观,希望能中找到答案。大雁塔是由古朴的灰砖砌成的,它象征着唐玄奘纯朴的品格。我跨进塔里,拾级而上相信能获得真谛。看着里面一册册的经书,
请问一下 在西游记中 唐僧讲经的那座寺院是今天那个地方的什么寺啊
玄奘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陈袆(音hu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缑音gōu)人。十三岁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他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又听说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经,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叫他回长安去。他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他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通缉他。如果经过堡垒,一定会被兵士捉住。 玄奘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个胡族人,名叫石槃陀,愿意替他带路。 玄奘喜出望外,变卖了衣服,换了两匹马,连夜跟石槃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进。 哪儿想到石槃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把他打发走了。 打那以后,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几乎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问清楚玄奘的来历后,不但不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还送了一些饼,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指引他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泼翻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达到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现在怎么能遇到困难就后退呢?想到这里,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麹(音qǔ)文泰也是信佛的,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要他在高昌留下来。玄奘坚持不肯。麹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今苏 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 各国进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烂陀寺。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大会。天竺十八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学,还让大家辩论。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采演讲十分佩服,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成功。 戒日王接见玄奘的时候,说起他早就听说中国有个英武的秦王。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 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 在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
西游记里唐僧出发前在什么寺?急!
白鹿寺 唐僧出家 陈河村,原名陈家谷。唐僧出世前,这里荒草一片,深谷黑雾弥漫,人们过着凄凉、悲惨的日子。一年春天,从缑山上飞来一只凤凰,落在陈家谷南的高台上,连叫几声,展翅飞去。只见霞光万道,黑雾消散,整个山谷充满了瑞气。这时,在陈家院上空升起一片白云,陈家一个婴儿落地了。这个婴儿就是玄奘。父母给他取名祎儿。人们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来头,将来定会干一番事业,就把祎儿家门口的小溪,改名陈河,陈家谷称陈河村。又把落凤凰的这条沟称为“凤凰谷”,谷南边的高台取名“凤凰嘴”。祎儿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里穷,读不起书,他只好到寺院里去听老和尚讲经,时间长了,很多经卷都能够背下来。一次,路过白鹿寺,他又到经堂门前听讲。不一会儿,主持长老向群僧提问,众僧面面相觑。这时,站在门口的祎儿脱口而出,回答了长老的问题,长老非常惊异,走下经台仔细打量,看他穿着虽然褴褛,却相貌堂堂,眉宇间流露出一股英气。长老满心欢喜,劝他入寺。祎儿征得母亲同意,就当了和尚,法名玄奘。几年过去,玄奘成了饱学的青年和尚,他提出的问题,连多年主持讲台的方丈也答不上来。寺中长老对他更加器重,推荐他到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寺院去学习。后来玄奘为了寻求佛教的真谛,就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赴印度取经。由于他是唐朝的和尚,因此人们就叫他唐僧。 玄奘的家族位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但是他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就立志要跟随他的二哥出家当和尚。后来他和他的二哥驻于洛阳的净土寺,在那里待了五年,当时还是隋朝时期。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而他本人偏好后者。618年隋朝灭亡,玄奘和他的兄长逃至长安(当时已经是唐朝首都),之后再往南至四川成都。在这里他们兄弟二人花了约二到三年的时间继续深研佛经。622年玄奘20岁那年正式出家为僧。之后他离开他的兄长然后回到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最终修成正果。
想谋取唐僧宝贝的和尚所在的寺庙叫什么
那座寺庙叫做金光寺,方丈叫做金池长老,看上了唐僧的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