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三怪的其他特产
镇江著名小吃蟹黄汤包,皮薄、汤多、馅饱、味鲜,可与天津狗不理包子相媲美。 作为美食之乡镇江,不断开发旅游美食文化,以淮扬菜系为特色,兼收南北风味。镇江美食有“三鱼、三怪”之称。“三鱼”即“长江三鲜”鲥鱼、刀鱼、鮰鱼。 传说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听闻镇江朱家圩一带的羊肉味美至极,遂差人前去采办。孰知差去的采办既贪婪又好色,在朱家圩采办羊肉时居然调戏村姑,最终被当地乡人痛殴致死。得知此事后乾隆大怒,决定微服前往探个究竟,以做出最终的惩罚决定。然而,到了朱家圩后这位皇帝发现,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知书达礼,于是赐名“儒里”。 在镇江的土特产中,丹阳封缸酒素以“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名闻遐迩。 封缸酒的酿制工艺极为精湛,系以糯米为原料,用麦曲作糖化发酵剂。当醪糖分达高峰时,兑入50度以上小曲米酒,立即密封缸口,养醅一定时间后抽60%的清液压榨,再按比例勾配定量灌坛,严密封口贮存2—3年即成。酿造成酒后色泽棕红,醇香馥郁,酒味鲜甜,酒为14度以上,为黄酒中上品。1984年,丹阳封缸酒荣获国家银质奖,在全国甜型黄酒中评比名列第一。 镇江小磨麻油以其清澈透明、质纯色美的特点早已香飘四海。该产品选料精,注重工艺,采用传统石磨研磨,经过去杂、水洗、蒸炒、磨浆、沉淀、过滤等多道流程加工,所出麻油在相关麻油质量评比中多次名列榜首。1985年3月,镇江小磨麻油荣获国际美食学会和国际旅游观光委员会的金质奖章。 在镇江土特产中,小磨麻油或许是市场开发最好的产品之一,如今在镇江境内出产的小磨麻油就有近10个厂家的10余个品牌,其中较为知名的有镇江日清调味品公司的甘露牌麻油和镇江浮玉麻油有限公司的浮玉牌麻油等。小磨麻油产品远销英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 镇江“蟹黄汤包”名扬海内外,是有名的小吃名馔。传说镇江“蟹黄汤包”是三国时传下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一命呜呼。身在东吴的夫人孙尚香万分悲伤。 忠于爱情的孙夫人遥望滚滚大江,满含悲愤登上了北固山。她祭拜过上苍和丈夫亡灵后,跳入长江。后人为了追怀孙夫人的忠贞贤淑,用面粉包上猪肉茸和蟹肉馅儿的馒头,前往奠祭孙夫人。这种肉馒头味道鲜美可口,竟引来了不少美食家的关注,很快就成了饭店餐桌上的热门食品,从三国起代代相传至今。“蟹黄汤包”到明清时代的制作工艺达到巅峰,美名远播。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路过镇江时,闻得镇江有“蟹黄汤包”之美味,特地在镇江逗留几日,而且品尝后赞不绝口。 京江脐又叫“金刚脐”,因其外形像泥塑金刚之肚脐而得名。传统京江脐,共有六角,圆角饱满,大小一致。京江脐以特制面粉、花生油、白砂糖、酵面、碳酸钠、糖桂花等为原料,在我市各大农贸市场都有销售。据老人们介绍,原先只有几分钱一只。 制作精细的金刚脐,剖面有气孔,绵软,不松散,无酸、碱面块,无杂质。口感香甜绵软,无论干吃,还是佐汤,都是佳品。
镇江三怪,什么哪三怪?
先说第一怪:香醋摆不坏。 俗话说开下门来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醋,乃酸、甜、苦、辣、咸五味之首。醋,是我国传统酸性调味品,古人给醋冠以“食总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们在爆、炒、拌、熘等烹制中,都要加些醋,去腥解腻,增进菜肴风味。若品尝水晶肴蹄、蟹黄汤包时,每每蘸点香醋,配上姜丝,越觉鲜润芳香;至于醋熘桂鱼、糖醋排骨等均为江苏名菜,别具风味。宋代诗人、美食家苏东坡在镇江焦山品尝鲥鱼时,曾做诗赞美道:“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说罢香醋,我们再谈谈第二怪肴肉不当菜。肴肉 叫添灯棒肴,香酥软嫩,为最爱吃瘦肉的人所欢迎。肴蹄既可作为筵席上的主碟;又可在吃早茶时,作肴蹄面;还可切成块,装盘当早点吃,故有“肴蹄不当菜”之说。水晶肴蹄不仅为餐桌上的佳肴,而且是馈赠亲友的佳品。用的水晶肴蹄礼盒里放上一支宴会醋(镇江恒顺香醋),既携带方便,又可延长储存期和便利品尝。 说罢肴肉,再说说第三怪:面锅里面煮锅盖。锅盖面 “面锅里面煮锅盖”,是镇江饮食技艺中的一项创造。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劲,味道独具。 至于汤面名称,品种繁多,且如春初刀鱼上市,时新的汤面要数“刀鱼面”;夏时,有“长鱼面”;秋、冬有各式“盖浇面”。平时,常吃的汤面为红汤面。面锅里面煮锅盖(面锅大、锅盖小),据说,过去镇江人下面不用锅盖,一次一家小面店的张嫂为了让面熟的快,无意中盖了锅盖,误把汤罐盖放入面锅中,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这种方法就沿用下来。当面条下入沸水锅后,再用一只小锅盖盖在面汤上,。 当我们念起那《三怪谣》,品尝“三怪”时,将会更加领悟到这“三怪”的魅力
镇江三怪英文介绍
The ancient city of famous food, Zhenjiang" 3 strange" the legend of old and full of charm, circulating in Zhenjiang a doggerel color" 3 strange ballad":" not bad, improper vinegar put meat dishes, cooking pot lid surface", it is " less than the Great Wall, not taste ' three strange ' too bad" said.
镇江三怪的传说
自古名城出名食,镇江“三怪”的传说古老而富有魅力,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
镇江三怪食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镇江三怪食品有限公司是2006-08-17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镇江市禹山北路1号镇江红豆购物广场8幢602号。 镇江三怪食品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1102776428944Q,企业法人许青,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镇江三怪食品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各类定型包装食品、保健食品、速冻食品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1205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86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xin.baidu.com]查看镇江三怪食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翻译一下镇江三怪谣
香醋摆不坏:“香醋摆不坏”,道理何在?这是因为香醋是由酒圣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的。 那一年,杜康发明了酿酒术,他举家来到镇江,在城外开了个前店后作的小糟坊,酿酒卖酒。他儿子黑塔帮助父亲酿酒,在作坊里提水、搬缸什么都干,同时还养了匹马。 一天,黑塔做完了活计,给缸内酒糟加了几桶水,兴致勃勃地搬起酒坛子一口气喝了几斤米酒,又香又甜的米酒后劲不小,喝下去没多久,黑塔就醉醺醺地想回马房睡觉了。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走路没注意门槛,进门就踉踉跄跄倒在大缸边呼呼大睡起来。突然,耳边响起一声惊雷,黑塔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看见房内站着一位白发老翁,正笑眯眯地指着大缸对他说:“黑塔,你酿的调味琼浆,已经21天了,今日酉时就可品尝了。”黑塔正欲再问,谁知老翁不见。黑塔大声喊:“仙翁,仙翁。”自已便被惊醒,原来刚才是自己梦中所见,梦中所闻。 黑塔回想刚才梦中发生的事情,觉得十分奇怪,这大缸中装的不是喂马的酒糟与后加的几时桶水,怎么会是调味的琼浆?黑塔将信将疑,其时正觉唇干舌燥,看看缸里的酒糟水是有些不同了,心想喝他一碗看究竟什么味道。谁知一喝,只觉得满嘴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舒坦。 黑塔大步走进父亲房中,将刚才梦中所见、口中所尝一五一十告诉父亲。杜康听了也觉得神奇,一看时间正是酉时,便跟黑塔一起来到马房,一看大缸里的“水”,是与往日不同,黝黑、透明。用手指蘸了蘸,送进口中尝尝,果然香酸微甜。杜康又细问了黑塔一遍,对老翁讲的二十一天酉时琢磨许久,边还用手比划着,突然拽住黑塔在地上用手指写了起来:“二十一日酉时,这加起就是个“醋”字,兴许这琼浆就是“醋”吧! 从此,便有了醋。后来,杜康父子按照老翁指点办法,在缸内酒糟中加水,经过二十一天酿制,缸中便酿出醋来,再将缸凿个洞,这醋便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了。杜康父子将这调味琼浆送给左邻右舍品尝,左邻右舍都连连说味道好,没多久,远近街坊都赶来买,这醋便在镇江城内卖开了。往后,又传出镇江城,名扬四方,这镇江香醋便成了镇江名特产。后来,镇江人发现,醋摆久了不会变质,反存放愈久,味道愈加醇香。“香醋摆不坏”,便成了镇江第一怪了。 现在镇江香醋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优良的酸醋菌种,经过“固估分层发酵”及酿酒、制醅、淋醋三大过程、四十多道工序,历时七十多天精制而成,工艺非常精湛。生产出来的香醋,色、香、酸、醇、浓俱全。尝一口,酸而味鲜,香而微甜,醇而不涩,存放越久味道越好。为使这一传统产品发扬光大,目前经江苏省技术监督局批准,镇江市政府制订了《镇江香醋地方技术标准》,达不到标准禁止生产,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多吃镇江香醋。 《中国医学大典》载:醋,“以江苏镇江为最佳”。镇江香醋,在我国诸多醋品中别具一格,它色、香、酸、醇、浓俱全。尝一口,酸而味鲜,香而微甜,不涩,存放愈久,味道愈醇,而且不会变质。这就是“三怪谣”中的“香醋摆不坏”。这是因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精湛工艺。镇江香醋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优良的酸醋菌种,经过固体分层发酵及酿酒、制酵、淋醋三大过程,40多道工序,历时70多天精制而成,再经一定储存期,然后才出厂。 镇江香醋名不虚传。镇江恒顺酱醋厂,创建于1850年。镇江香醋于1929年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1980年获国家银质奖,1985年独国家金质奖、国际美食学会和国际旅游观光委员会金质荣誉奖章。 肴肉不当菜:当初在镇江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有一个夫妻小吃店,按当地风俗二月二媳妇是要回娘家的。快到二月二了,这天收市门板一上,夫妻俩分头上街办事购货。女的上街窜店的给老爹买茶食烟酒的什么的,准备好孝敬父母。还买了些硝。这是她老爹来信要的好在过节放烟花用。男的买了几只猪手好做盐水蹄子当酒菜卖。 天一擦黑俩人都回家了。女的把硝朝柜上一放就去算帐。男的把蹄子垛开找到香料拿了盐钵就来腌,腌到盐钵子见底他就在柜子上一摸一翻找的个纸包,里面的东西还有点咸就拿来腌,又在蹄子上压了个小石磨。过几天,到了二月二这天天刚要亮,女的起床做好走娘家的准备别的都被好了,就是找不到硝了,和男的一说,男的一拍头连说;“不好”恐怕是作盐用了。于是在猪蹄子上的“盐”用灯一点,“哧哧”的冒烟,硝被当盐用了。连肉都是红红的。这蹄子是扔掉不舍的,不仍,肉里有硝又没有人吃过怕出事,小本的买卖钱来不易又很是心疼。就用水一阵好泡,好洗的。放到火上一个好煮,又怕煮干了锅就又改用小火(鱼泡火)煨到天大亮捞出放到盘里。夫妻俩就回娘家去了。回来第二天照样上早市,把门板一下就从屋里漂出一阵阵香香的味道,不大一会来了一位白胡子老头,他把毛驴栓好进门就喊;“好香!你家卖的是什么好菜啊?” 男的忙泡上一壶龙井说;“我们店里早市不卖酒菜,只卖茶。” “你这屋里喷香,案板上不是有好菜吗?” 那女的一听急的涨红了脸;这是硝肉,不知能不能吃呢,就说;“对不起,那是硝肉,不能当菜的。” “不当菜,正好搭茶。”说着老人就把钱往桌上一放:“我就是闻到这香味才赶来的呢。”女的说;“老大爷,我们话可说在前头,这硝肉不能吃,你一定要吃,吃出事来我们可不担啊。” “笑话,吃出事来怪我嘴馋,怎么能要你们但当?” 两人只好把冻蹄子端出来切了一盘。男的怕老人吃坏肚子就加了一小碟姜丝,有在姜丝里放了一些镇江的特好的香醋。 老人家都等不急了,伸手抓起肉蘸上醋和姜丝往嘴里一塞,大口大口地嚼起来。一边吃一边哼着说;“好啊,着肉好香啊。”说着,喝着,一下子吃掉一大盘蹄子,和了三十三壶茶。从开市和到收市,才摇摇晃晃的出店堂,解开小毛驴,朝上一跨竟倒骑着走了。 原来,这老人家不是别人,是八仙里的张果老,他是去赴往母娘娘蟠桃会的,路过镇江,闻到这股香味,连仙桃也不去尝,特第泡到这里拉吃硝肉的了。 这事夫妻俩那里知道!总以为是这老头以定是吃坏了,昏头了,不然怎么会倒骑毛驴走那?他们想;可家吃坏了出事店家也事跑不掉的,索性自己也尝尝,他两一尝啊呀,怪不得他老人家喊这肉好啊,香喷喷的,酥透酥透的,真是打嘴巴也不丢。这辈子还是头一次吃这样好吃的肉呢! 夫妻两起先觉得奇怪,可后来一想才悟出道里,原来,腌这蹄子放了五香八角和大盐,还要再放点硝,多腌些时间,再好好得泡泡,用慢火好煮香味才入骨香味才能腌出来,煮得酥烂好吃呢。 从此夫妻两就以硝肉出名。后来人们觉得硝肉不好听,因古人八好吃得肉为佳肴,索性就叫肴肉,道现在镇江的老百姓清早上馆子,还经常泡壶茶,放碟姜丝醋,蘸着肴肉吃。就这样,“肴肉不当菜”一直传到了今天。 面锅里面煮锅盖:相传在很久以前,山东某地住着兄妹二人。父母双亡,家里很穷,兄妹相依为命,日子很苦。一天,哥哥不幸染病,卧床不起,茶饭不思。妹妹想给哥哥做碗面条吃,于是拿出家中仅有的一点白面,她把面皮擀得薄薄的,切得细细的,面汤烧得滚滚的,就把面条下了锅,突然想起应该放两个鸡蛋给哥哥补补身子,见锅未开,就想盖上锅盖去取鸡蛋,匆忙中一时找不到锅盖,就顺手将汤罐盖子往面锅里一盖,去拿鸡蛋,回头一看,盖小锅大,汤罐盖子正浮在面上,心想:糟了,面若不好吃怎么办呢?为了使面条有味道,她又加放了很多佐料,有熬过的酱油、喷香的麻油、起鲜的虾仁、开胃的胡椒粉、大蒜等等。妹妹把面条煮好后,一端进来,哥哥就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顿时胃口大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他觉得今天的面条特别好吃,面条细而有劲道,软而不烂,滑润爽口,又鲜又香。一口气吃光后,用手抹抹嘴,连说:“好吃、好吃!”吃了妹妹做的面条,他出了一身的汗,病也好多了。 晚上,哥哥还要吃面条。妹妹从邻居家借来二斤面,又给哥哥做了一碗,谁知哥哥只吃了两口就不想吃了,妹妹把面条擀得更薄,切得更细,又煮了一碗,哥哥尝了尝,还是不如上午的面好吃,为什么面条、佐料都一样,味道却大不一样呢?兄妹二人就一起琢磨起来。他们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汤罐盖上,于是,妹妹半信半疑地把汤罐盖子放到面锅里煮了一碗面,面条果然好吃了。以后,兄妹二人就一直用这种方法煮面吃。 不久,山东发生了蝗灾,哥哥把妹妹安顿在亲戚家,自己逃荒到了尚贾云集的江南古城——镇江。他先是要饭,后来打零工,最后积了一点钱,开了个面铺。他想起那次生病时妹妹煮的锅盖面真好吃,就在此专门经营起锅盖面来,果然生意很好。 在山东的妹妹见哥哥久出不归,十分着急,正好有人捎信说看见她哥哥在镇江讨饭,于是决定去镇江找哥哥。她历尽辛苦,总算来到了镇江,所有的盘费全部早已花光,只好乞讨。这天,她来到街上,见一家面铺生意很好,就挤进去讨面吃,刚进门,就看见大面锅里飘着一只小锅盖,心中一热,顿时眼泪夺眶而出,几年前为哥哥煮面的情景一下子浮现在眼前。低头捞面的哥哥一抬头,看到了站在面锅前衣衫褴褛的妹妹,两个人大叫了一声,不由抱头痛哭起来。从此以后,兄妹二人一起开店,哥哥跑堂,妹妹站锅,生意红火,兄妹俩是苦出生,经常帮助要饭的逃荒人。 时隔不久,锅盖坏了,正好来了一位身着破衣的黑胡子瘸腿老木匠,兄妹看他可怜,也有心接济他,就请他重做一只新锅盖,完工后兄妹不仅如数付了工钱,妹妹还用新做的锅盖为老人家专门下了一大碗面,老木匠一边吃一边连连称好,吃完面将胡须一摸,只见一阵青烟,人不见了。原来兄妹俩的好心感动了八仙铁拐李,从此客人发现面条更加好吃,一传十,十传百,加上妹妹心灵手巧,勤快利落,面铺生意愈加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