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资源的特征?
中国旅游资源概况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文化灿烂,民族众多而习俗迥异,土产丰饶且工艺绝伦,风味美食更是名扬海外。中国的旅游资源无比丰厚,具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中国各地的旅游景区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到中国旅行的外国人逐年增加。 中国旅游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以地貌景观而论,从低于海平面155米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再以旅游气候资源为例,中国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仅仅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就有29个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在中国众多的名胜古迹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被公认为世界艺术宝库。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更是每个前往中国的人希望一睹的雄伟风景。此外,中国还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独具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纷呈、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
为什么要进行中国旅游区划研究
旅游地理区划是人们根据不同目的,依照不同要求和指标,对一定地域的旅游资源与环境进行地理区划划分。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类似,与邻区有显著地地域差异,而区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分为一个旅游地理区。旅游地理区划所划分出的旅游区一般为综合性旅游区,同一旅游区内部自然与人文旅游地理环境具有共性,共同构成旅游地域综合体。 旅游地理区划包含多种类型,即旅游资源区划、旅游地理区划、旅游综合区划、旅游气候区划等。 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及意义 旅游地理区划是为了揭示本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掌握各旅游区的基本特征,了解其资源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为确立在全国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中应有的位置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与实施旅游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而言,旅游区划应达到如下目的: ①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与综合分析,确定各个旅游区比较合理的范围和界限及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②阐明不同区域的旅游地理环境状况,摸清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现状和主要资源特色; ③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功能、地位和优势,提出区域旅游发展和规划建设的重点,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为研究各地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指导和依据。 旅游区划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旅游地理区划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着重要意义: ①中国旅游区划研究是对旅游地理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加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②在全国形成合理的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统筹安排、制定总体规划。划分旅游区,还可以进行区域规划,制定发展战略,设计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充分发挥旅游区的特点和长处,有利于旅游业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③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了解各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区域的基本特征,能够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旅游区发展战略,为推动旅游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④通过明确不同旅游区的区域特色和优势,不仅能够增强区域整合竞争力,而且能够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依据,有利于不同区域内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
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成因
一、概念: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二、分类: 1.成因。是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过程。如,人文旅游资源是人为的原因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界赋存,天然原因形成的。 2.属性。属性是指对象的特性、特征,包括状态、动作、关系等方面。旅游资源的属性是指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形式、状态等。例如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历史古迹、古建筑、陵墓、园林、宗教文化、城镇、社会风情、文学艺术等,因为它们的属性不同,因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3.功能。所谓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和效能如观光功能、休闲功能、度假功能等。有的旅游资源可以满足开展多种旅游活动的需求,因而具有多种旅游功能。根据旅游资源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观光游览型、保健疗养型、购物型、参与型等旅游资源。 4.时间。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可以把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建筑类旅游资源依据其形成的时间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 5.其它。根据分类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分类依据如开发利用状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 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A.以旅游资源性质上的差异为依据分出8个主类。分别是地文景观主类、水域风光主类、生物景观主类、天象与气候景观主类、遗址遗迹主类、建筑与设施主类、旅游商品主类、人文活动主类。B2.以旅游资源的性质、形态、功能特性、文化内涵等为依据进一步划分出31亚类和155类。如地文景观类可分为综合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遗迹、岛礁等5个亚类。而地质地貌过程形迹亚类又可分为凸峰、独峰、峰丛、石(土)林、奇特与象形山石、岩壁与岩缝、峡谷段落、沟壑地、丹霞、雅丹、堆石洞等14个基本类型。 三、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现代旅游开发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因为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游产品拥有市场的法宝。可见,正确认识和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条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战,尤其是人文景观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受到重视,而地方知识、地方技能、地方价值观遭到忽视。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观正在经历景观趋同,特色消失的过程,因此,保护现有富含人类历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观资源迫在眉睫。 3.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 其他资源经过开发,或以其自身,或以其产品,可以输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游资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这样便形成了旅游资源的地域垄断性。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首先,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规模往往巨大或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性,使其难以发生空间位移。如长江三峡、壶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资源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无法用人工力量来搬迁或异地再现;第二,人文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类社会产物,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包含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丰富性上。由于这类资源与其生成环境紧密联系,人为割裂其环境联系,势必会影响到旅游资源所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实性,使资源的价值降低。如中国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断的万里长城,意大利罗马古城中的斗兽场,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与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紧密联系的;第三,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有名的旅游资源是可能的,如微缩景观、园林建筑等,但由于脱离了历史和环境,仿制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义,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应在当地进行,对于搬迁、移动资源,建设仿制景观应审慎对待。由于当地开发,旅游者必须离开常住地前往资源地才能完成旅游活动,因此,使得旅游地的一些服务设施、行业纳入到旅游业之中,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质量除受旅游资源质量影响外,还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务行业的影响。 4.旅游资源可重复开发性 其他资源多数不能重复利用,在人们消费产品的同时,资源也随之消耗掉。而旅游资源相反,在妥善保护的情况下多可长期反复利用。旅游者通常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一些旅游商品除外),所带走的只是关于用旅游资源所开发出的所利用产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游资源可重复利用。开发过的旅游资源在新一轮的开发中,或更深层次的开发中,仍可作为资源来对待。如在原有的观光旅游地,原来用于观赏的悬崖,在配套一些相应的设施以后,可用于开展旅游攀岩活动;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许的条件下,可开展漂流。 导致旅游资源重复开发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游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发展、平稳、衰退的发展规律,因此,当旅游产品处于平稳或衰退期时,应积极开发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次,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发生变化,因此,同一旅游资源或旅游地必须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地进行深度开发,才能适应市场需要。从为观光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到为特色旅游、专题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活动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今后一段时间,高科技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为深化旅游开发及旅游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高科技的应用可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并能使旅游资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5.旅游资源的观赏性 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美学特征,具有观赏性。虽然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丰富多彩,但观赏活动几乎是一切旅游过程都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时更是全部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无论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还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以及美食佳肴等,都无不具有观赏价值。观赏性构成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观赏性影响旅游资源的品质,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观赏性较强,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 由于观赏性的基础地位,美学价值一般作为重要的开发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将资源中蕴涵的美要充分体现出来,使游人能够察觉、享受,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美,提高美,创造美,从而产生愉悦感。美学效果成为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合理的开发应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生理、心理两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锻炼意志,树立理想,提高素质、培养情趣的作用。 由于旅游者性格、气质及审美能力、水平的差异以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美感、丰度、价值、结构和布局因时因地的不同,旅游资源欣赏也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旅游开发应注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审美涉及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游效果,除了要对旅游景观进行美化外,还必须加强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这样才能使旅游活动更加富有意义。 四、成因 呵呵,不好回答呀,只要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有自然的、人文的、有形的、无形的、现代的、古代的,各有各的成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呀。
什么是旅游形象
21世纪是形象时代(Age of Image),“形象力”的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形式之一。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过程中,旅游形象(TIS,又叫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旅游地的形象模糊混乱,则很难对潜在的旅游客源群体造成吸引效应,同时还会使现实的旅游者经历平淡,降低其回头率。而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旅游地形象是形成庞大旅游市场的源泉,并可以在旅游市场上形成较长时间的垄断地位。 ⒈旅游形象内容的综合性 ⑴内容的多层次性.区域旅游形象可分为物质表征和社会表征.外观设计,环境氛围,服务质量,园林绿化,地理位置等构成物质表征的主要内容;社会表征包括人才储备,技术力量,工作效率,福利待遇,公共关系,管理水平和方针政策等.在社会表征中,旅游区与公众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因素,协调二者关系是塑造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 ⑵心理感受的多面性.受每个游客的文化背景,旅游信息的获取方式与充分程度,旅游经历与旅游偏好等众多因素影响,会对同一旅游目的地产生不同的感知认识,形成自己的心中形象.但是,对旅游规划和旅游地来说,大量的个体形象形成的类型化的公共或公众形象才是有意义的,因此怎样抓住人们对旅游区认识的共性,使人们对旅游区有一个趋同的看法是值得重视的. ⒉旅游形象的稳定性 旅游区形象一旦形成,便会在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印象,一般来说这种印象所积累成的形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实质是旅游地的独特性文化内涵受到某类市场上共同稳定的认可,使"旅游目的地成为该类市场的身份区". ⒊旅游形象的可塑性 甘恩认为,除了亲身的旅游经历外,还可通过长期的人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关于某地的"原生形象",通过旅游地的促销,广告,公关活动等有助于旅游者的形成该地的"诱导形象".事实上旅游的预先销售性质决定了通过旅游地信息的筛选传递能对旅游者实施诱导,对新兴旅游目的地更是如此.旅游地形象的可塑性表明,必须高度重视和科学塑造旅游地形象,重视正面和积极形象的树立,同时对于旧有的过时的形象以及负面的坏形象必须重新塑造. 详细请看百科[baike.baidu.com]
西藏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
李征南 王方国 (重庆矿产调查院,重庆400015;成都矿产地质研究所,成都610081) 摘要 通过对西藏旅游资源的调查和综合研究发现,西藏旅游资源的独特厚重和神奇令人震撼。其自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地质旅游资源的典型性、历史人文资源的珍稀性、民俗旅游资源的突出性、旅游资源的美学性、广域性和生态优越性简直是无与伦比。文章概述了西藏西藏旅游资源突出的基本特性,以激发人们探索西藏的向往和旅游的愿望。 关键词 西藏;旅游资源;特性 我国西藏自治区孕育着丰厚的旅游资源,与西藏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奇异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更显出这块西部土地强烈的神奇色彩。笔者在综合整理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资料的过程中,特别是对大部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中的旅游资源部分的综合整理以后,对西藏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有了更深的理解。 1 自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西藏全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八分之一,自然旅游资源类型之多,反差之大是全国任何省区都不可比拟的。包括有神秘奥妙的地质景观,美妙绝伦的山水风光,绚丽多彩的天象,珍稀宝贵的生物,浩瀚的草原,深邃的森林,气势恢弘的宗教建筑,古朴厚重的民族文化,奇特的民俗风情,真是种类繁多,样样俱全。 仅就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色彩多样性而言,红黄蓝绿白,五色俱全。红—僧衣、庙墙,还有雅丹、丹霞,灿若明霞,色如渥丹;黄—沙漠、风沙,无垠沙海、沙鸣千里;蓝—天空、湖泊,辽阔的天空,万里苍穹,高原湖泊,万顷碧波、水天一色;绿—草原,辽阔的草原,牛羊遍野;白—雪山冰川,晶莹剔透、冰雕玉洁。 2 自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西藏自然资源的不均衡分布、资源地域组合的差异以及厚重的宗教文化铸造了自然旅游资源的独特。比如布达拉宫的风姿,大昭寺的虔诚,珠穆朗玛峰的雄伟,冈仁波齐的神奇,绒布冰川的仙境,纳木错的圣洁,墨脱大峡谷的深邃,藏布巴东瀑布的神韵,羊八井地热的母爱,羌塘自然保护区的浩瀚,高原生物的多样性,藏羚羊的珍稀。在西藏地区的许多旅游资源都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 西藏与整个中国大陆的地形有其相似性,西高东低。东南部有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西北部为典型的干旱气候环境。其间的变化快,梯度大,垂直分带明显。西藏的不同地质构造带与不同气候带的综合交叉作用,展现出各种类型的山水、地质景观镶嵌的复杂格局。这是在中国的其他地方,甚至世界的其他国家里都见不到的。 3 地质旅游资源的典型性 西藏地处世界第三极,我国地质地貌最高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1]。境内山地叠起,高原错落,谷地绵延,地貌发育典型,地貌格局复杂而有序。藏东地区,在地层、新构造运动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育成大规模的典型峡谷地貌,具有奇、险、秀、美的特点。聂拉木中尼公路地质大剖面,集前寒武纪基底、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连续地层剖面,以及其他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四条板块结合带中的景观为西藏所独有,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4 历史人文资源的珍稀性 西藏拥有多类型、高品质、大规模的人文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2]所列人文旅游资源景观系历史遗产景类的全部21个景型中,西藏包含16个景型,占到历史遗产景类的76.2%,显现了作为藏民族发祥地所承传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家,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家。 5 民俗旅游资源的突出性 西藏是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族是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独特文化的民族,藏族婚嫁、节庆、丧葬、饮食、服饰、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民俗旅游资源十分突出,是最能吸引异国异域游客的特色旅游资源。尤以引人入胜的是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节日,以强烈的传统色彩把独特的高原民风渲染得淋漓尽致。 西藏人民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发展至今,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所有历史的、文化的、宗教的传统,都系统完整地保存并体现于遍及西藏各地的大小寺院、宫殿、庄园、建筑、壁画、雕塑、寺藏等文物古迹。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其中的典范,历史文化地位同样重要的还有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大昭寺、桑耶寺,等等,构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6 旅游资源的美学特性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织评选了全国最美地方的“选美中国”活动。聘请了200多位专家,以颠覆传统、推进审美、关注西部的全新的理念,选出了全国34个省市区的102个最美的地方,推出了中国最美地方的最新排行榜。其中西藏美景就有11处榜上有名,占全国的11%;在16个单项中就有4个冠军,占25%。十大名山就有3座属于西藏地区。可见西藏美的分量之重。 在这次选美中国的过程中,南迦巴瓦峰集壮丽与秀美于一身,以“云中的天堂”被列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珠穆朗玛峰以“心灵的守望”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冈仁波齐峰峰形独特,突兀之美令人震撼,以“众神的居所”被列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已于1994年1月正式将雅鲁藏布大峡谷列为世界之最。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壮、深、润、幽、高、长、险、低、奇、秀”等特征,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首;怒江大峡谷以其世界知名的“最神秘”和“最原始古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藏布巴东瀑布群以其“最壮观、最原始、最神秘”神韵,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中的第一名;绒布冰川以“千姿百态的冰塔林,宛如琼楼玉宇”的仙境,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的第一名;米堆冰川以“冰川与田园共存”和“桃花源里的冰雪”的和谐景观,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纳木错以“与神耳语的地方”的美誉,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岗乡林芝云杉林以其“原始古朴和茂密壮观”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那曲高寒草原以其“雄壮之美”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 7 旅游资源的广域性 西藏地域辽阔,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海拔逐渐升高,受西南季风和冬季西风的影响,气候也呈现同样方向的变化。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高原温带季风半湿半干旱气候等气候类型。从东南到西北随着水热条件在空间分配的规律性变化,又依次出现喜马拉雅南翼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区、藏东山地针叶林区、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藏东北高山灌丛草甸区、藏北高原草原区、藏西北荒漠与荒漠草原区等。 藏东及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地势垂直变化大,呈现立体气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不仅可看到雪峰、冰川等奇景,还可考察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山谷——卡玛山谷(1921年被英国人首次发现,现为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西藏相邻的尼泊尔王国为参照,西藏不仅可开发为魅力独特的观光旅游地,而且还具有开展徒步、登山活动的巨大潜力。在藏东南一些地带,有许多高山峡谷、原始森林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有适合常年开展徒步活动的气候条件,有开展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江河漂流等专项旅游活动的潜力,从发展的眼光看,适合开发各种综合型的山地旅游。 8 旅游资源的生态优越性 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使西藏保持了生态的多样性和完整性。生物种类之多,资源蕴藏量之大,景观之奇特,均居我国前列。全区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一级有41种,二级有84种,还有很多珍贵树种。这些资源有不少品种被保护在全区28(含拟建)个自然保护区之内。珠峰是国家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自然历史遗迹和人类历史遗迹为主。墨脱是国家级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和珍稀动物的自然保护区,这些都是开辟森林旅游、生态旅游、高原草原风光以及其他专项旅游活动的理想场所。 西藏具有开展自然生态旅游和文化生态旅游的双向实力。28个自然保护区集中了全区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在发展自然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西藏拥有的世界级、国家级、自治区级、县市级各个级别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现的代表性文化为:藏族文化、考古文化、建筑文化、岩画文化、宗教文化、墓葬文化等,使西藏历史人文资源具有持久的面向21世纪的魅力,为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由于人口稀少,工农业污染十分有限,使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得以保存,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区内原始的生态群落保存完好,因此,在定量评价表中,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得分一般都很高,大多属“极佳”或“优秀”。据测试,区内大气、水、土壤、冰雪中的污染物含量极低,自然环境十分纯洁。这些优异的环境质量一方面增加了自治区的旅游吸引力,是该地区的主要特点之一;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的同时,更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这种原始、纯洁的生态环境,使旅游业在这片处女地上能够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以及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西藏的旅游设施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优化,神奇的西藏会吸引更多的中外旅游者前去旅游和顶礼,更多的学者前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鸿烈,郑度.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 [2]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为什么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原因: * 首先,我国本身的国土广袤,山河锦绣。 * 其次,我国的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 * 还有要归功于90年代后,政府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等等。 * 我国的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功能齐全,不论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还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
旅游资源的特性有什么呀?
1.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旅游资源稀吸引力的定向性 3.旅游资源的垄断性 4.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5.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6.旅游资源的可变性 7.旅游资源的易损性 8.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性 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发挥一下。
结合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谈谈你对中国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从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国内旅游不仅仅是旅游发展的先导,而且一 直是世界旅游业的主体与基础,无论是从旅游者到客人次数上看,还是从旅游消 费额来看,国内旅游均占90%左右,处于绝对优势。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民的 国内旅游活动开展得较晚,虽然今天的国内旅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影响, 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不仅有许多实际问题尚未解决, 而且有许多认识问题远未取得共识。显然,面对日益增长的国内旅游需求,采取 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对国内旅游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探讨,对 中国旅游业健康的发展,对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说不清的数字 从字面上讲,似乎很清楚:凡国民在本国境内所从事的旅行游览活动均为“ 国内旅游”。然而,这只是规定了国内旅游的一个大致范围。很显然,如果要想 研究国内旅游的意义与作用,对其做深入细致地分析,仅仅有这一个界定,那是 远远不够的。 无论是国际旅游者还是国内旅游者,都是旅游者。为了统计与研究分析的方 便,国际上对旅游者有个比较认同的界定,即作为旅游者:在空间上――必须是 离开自己的长住地一定的距离(有的国家规定100英里),应在正常活动的范围以 外,因此,上下班、上下学、去影剧院、商店者,均不应算是旅游者;在时间上 ――必须在外过夜或逗留24小时以上,但又不能无限期的逗留,一般限定在一年 之内;在外出的目的上――一般是以消遣、度假为主要目的,也经常包括公务、 因私探亲等,但不包括谋生、定居、迁徙,以及外交、军事与其他专业人员执行 公务、学生就读等目的。 目前在中国,整个旅游业起步比较晚,虽然国际旅游的统计仍不完善,但已 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国内旅游的统计仍然是个空白。有的地方仅以游览点的门 票作为国内旅游者人数的依据。不分过夜与不过夜,没有逗留夜次数。国内旅游 的消费更是如此。每年虽然有关部门都公布一次国内旅游的旅游者人次数与消费 额,但从未介绍过做出这一估计的依据与方法。因此说,这个数字尽管是仅有的、 官方的,但其实际意义不大。 同样,“国内旅游业”更是个模糊的概念。除了目前规定的专门从事国内旅 游业务的三类旅行社外,似乎尚无专门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系统,甚至也不存在 “定点饭店”、“定点餐馆”。国内旅游业更是难以确定其范围,行业管理也就 无从谈起。诚然,这一切和中国国内旅游的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目前,虽然以 消遣、度假为目的旅游者不断增加,但所占比重很小,尤其是通过旅行社组织做 长途消遣、度假旅游的人数更少。对大多数公众来说,他们消费很低,其活动也 不通过旅行社。 因此,要研究国内旅游,判断它对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影响, 其当务之急是,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统计、分析的需要,尽快 对国内旅游的有关统计体系、口径进行确定,并在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城市或旅游 地,利用连续抽样调查的办法,取得数据,逐渐建立与完善国内旅游的统计系统。 二、由来已久的偏见 1.“游山玩水”似与“游手好闲”同义。虽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 有许多文人墨客,遍游祖国山川,留下不朽的佳作,但这一切却与普通百姓无缘。 虽然人人都愿领略大自然秀丽奇特的风光,都想欣赏那璀璨丰富的历床文化遗产 与现代艺术,然而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游山玩水”仍往往被视为不正当的行 动,常不敢堂堂正正而为之;旅游同样是一种消费,但远不如具他消费那么体面。 这种认识虽然随着旅游活动的增加在不断改变,但其影响远未消除,并不时地发 生着作用。 2.国内旅游需求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水 平在不断改善,实际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普遍增加,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废止,退体 制度的改革、职工带薪假期的明确,以及城乡各种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更多的 人有了旅游的时间。随着思想的开放,入境旅游者的示范效应,人们的国内旅游 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种种其他原因,这种需求并未受到 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到压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国内旅游实行“不提倡、 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实际上,这种政策就是不支持搞国内旅游反映在实际 工作中,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国家职能部门)对如何满足国内旅游者 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支持。时至今日,国内旅游者的出游受 到种种歧视,“花钱买罪受”的局面,被“宰”被“骗”的事,广泛地存在,屡 屡发生。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并未产生多大的压力。 3.难以改变的地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一提到旅游,人们想到的就是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他们提供高级旅游车、安排高 级饭店、优先提供机票与车票,为挣得外汇。而在一些以国内旅游人数颇多、海 外旅游者很少的地方,也往往把主要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放到搞国际旅游上,国 内旅游却无人过问。仔细分析一下,其中有市场因素,如搞国际旅游利润大,挣 外汇,好处多,搞国内旅游获利小(其实也未必);有传统观念的作用,如“涉 外重要”、“外事无小事”等外事工作的原则也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动;也有体制 上的原因,国家最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国际旅游的发展有长远规划、年度计划、 具体指标和日常工作的指导,管理机构齐全,职能明确,而对国内旅游的管理则 是徒有其名,国家旅游局曾一度设置的国内旅游司早被取消,地方旅游部门设国 内旅游处者也为数极少,国家其他部门又不便介入。这事关普通百姓的需求的大 事,却很难摆上应有的位置。 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国内旅游发展的意义尚未被真正的认识。而认识问题 不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的难度更大,国内旅游也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国内旅游发展的困扰 困扰之一是“国内旅游挤国际旅游说”。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 施,大批海外旅游者涌入中国,使中国颇为薄弱的旅游服务业陷入全面的、极度 紧张之中。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业也随之兴起,这在实际上加剧了旅游供给上的 紧张。对国内旅游所实行的“三不政策”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毫无疑 问,为了尽快赚取外汇以促进四建设的进程,中国提出优先发展接待入境旅游者 的国际旅游业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就国家总体而言,这决不意味着全国各地 都不去发展国内旅游,也不意味着发展国内旅游就一定会妨碍国际旅游的发展。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国内外旅游消费者消费水平与兴趣偏好的差异,住 宿、餐饮、长途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的矛盾片下明显,一些旅游景点(或旅游热点 城市)人满为患的问题突出,也多在节假日和容量小的地方。而许多中国青年人 喜欢上的自然景区或游乐园等场所,并不是海外旅游者的集中地。当然,国际旅 游与国内旅游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有的是可以用价格来调节,重要的是靠宣传 来引导,靠安排适应国内游客的活动,开发新的项目来分流。实践证明,国内许 多新的景点首先接待的是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的开展促进了景区的基础设施与 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环境,积累了经营与管理的经验,提高了知名度, 为国际旅游者开辟了新的旅游地。这也正是旅游业发展的常规。 困扰之二是“公费旅游与自费旅游说”。一提到国内旅游,最敏感的问题是 “自费”还是“公费”。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对公费旅游视同“不正之风”,曾三 令五申,严加禁上。但事实上是禁而不止。不少调查表明,各地国内旅游者中。 真正自己花钱者仍为少数。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国民总体经济水平所 决定的。就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大约为340美元,按经验数据来推测,刚 刚达到产生国内旅游需求的时期。大多数人,尤其是靠固定工资生活的国家职工, 还难以承担(或不愿承担)长途旅游的费用,而且带薪度假时间尚未法律化,因 此,完全的自费旅游变得很困难。二是“公费”的概念含混,界定不清,虽然有 些人外出旅游并非由旅游者自己负担全部费用,但也并非是不合理的,更不能说 是不正之风。例如,奖励旅游与社会旅游,即一些企业利用奖金或福利基金,安 排职工到外地旅游或休养,或作为对工作有贡献、完成任务好的职工的一种奖励, 组织他们去旅游,这应当说是合理的,而且是值得提倡的。这样做,不仅使职工 得到休息,增长见识,提高了素质,同时作为一种社会集团的消费方式,也减少 了市场商品供应的压力。再如。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村,组织农民集体旅游,虽然 农民本身不用负担旅游的费用,但集体的积累也属于各个劳动者,这和花国家的 钱不是一回事,亦不宜限制。还有,会议旅游,根据国际旅游统计的通例,是旅 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逐年增加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专门设有招揽、 组织会议旅游的机构,建造了各种会议设施或综合的会议中心。目前,我国每年 各种行政、专业、行业、学术等会议也是相当多的。接待会议已经成为许多饭店 的主要业务与收入来源。这样的游览总比个人专门出去游览方便、经济些,问题 的关键是公私要分开,应当个人负担的不要由公家开支。不合理的旅行开支要靠 财务制度去解决,而不能笼统地反对公费旅游。应当看到,由于国内旅游服务体 系不完善,往往以“公”出面要比以“私”出面办事方使,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 人门“假公济私”。如果国内旅行代理业发达,方便合理的专业化的旅游社会性 服务代替了各个单位繁杂的会议组织工作,不仅可以大大节约人力,财力,合理 利用设施,提高会议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控制一些变相的公费旅游,有利于廉政 建设。 四、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 国内旅游是公民的一种正当消费形式,国内旅游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 活水平提高的象征。人们的这种需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 要不断创造条件,不断满足这种需求,引导这种日益增长的消费,而不应当、也 不能去人为地扼制,为了使我国国内旅游得到健康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力 量,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统一认识,制订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现在,有这 样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值得认真研究。 1.充分认识发展国内旅游的意义。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对整个国家来说, 并不象国际旅游那样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但它与每个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生活中的 其他领域有着密切相关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其经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目 前的经济形势下更为明显。首先,回笼货币、减少市场的压力。改革与开放政策 的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广大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从而也使储蓄存款成倍的增长。据统计,1978年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为218 .6亿元,到1990年增加到7034亿元。这样巨额的储蓄的确对实物商品市场是一种 巨大的压力。而通过引导,使居民的部分储蓄用于旅游消费,可以回笼货币,使 市场压力得以缓解。在市场疲软、消费萎缩时,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实不失 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其次,增加就业。国内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吸收一部分人 充实到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行业,而且,它又可以促进、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 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更多的人尤其是许多非专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对稳定 社会秩序有特殊的作用。第三,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城乡旅游者的流动是双向 的,但从总体上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者向经济下发达且有物殊吸引力的地区 流动是主流。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和其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倚仗其独特的旅 游吸引物。发展国内旅游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以此弥补其他资源的匮乏。而且, 旅游活动是人的流动、人的交往,旅游者又是文化、知识、信息的载体,自然会 促进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这对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具有特殊 意义。根据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亦称增值论),对一个地区 来说,其旅游收入(即外来旅游者的消费)会不断增值,可能会是最初收入的几 倍。所以其经济意义远非旅游接待部门的直接收入,更不仅仅是旅游景点的门票。 国内旅游的开展,其政治意义也是不可小视的。首先,通过旅游活动,旅游 者对祖国、对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了解,激发其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意识, 克服盲目崇洋媚外的思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引导国内旅 游这种健康有益的消费,有利于移风易俗,提高人民的素质与生活质量。 2.国内旅游的发展要适度,吸引物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 极性。应当看到,国内旅游的发展也是有条件的,除了旅游者本身有需求,经济 上、时间上与身体条件允许外,旅游活动还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 必须考虑交通运输能力、景点的接待能力以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客观 条件。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国内旅游不宜大力提倡,特别不宜大力提倡 远距离的旅游。还应当看到,虽然目前有些国内旅游者消费档次较高,但这毕竟 是少数,绝大多数国内旅游者消费水平仍然很低,文化需求层次也属低水平,因 此,在旅游吸引物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一定要克服盲目性,力戒贪大求洋, 一哄而起,要从国内旅游者特别是大多数当地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新的旅游 吸引物的建设思路要宽,特别要考虑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普通公众负担得 起。眼睛不要老盯在建庙、修墓、造游乐园上。从根本上讲,国内旅游活动的不 少内容又带有一定的福利性。修建公园,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等文化娱乐、 休息场所、公用设施等都不是纯商业性的。旅游设施的建设、投资绝非旅游部门 一家的事。在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上,应充分发挥国家、地方、部门、集 体与个人的多方面积极性。这样便于筹措资金,合理利用,加快旅游景点的建设, 将社会福利与商业性的设施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3.改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国内旅游的协调与管理。随着国内旅游者人数增 加,旅游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旅游服务内容逐渐增加,为旅游者服务的社会体 系应尽快建立,不断完善。不仅要根据旅游者的消费习惯和水平,建设适合他们 需求的住宿、餐饮、交通、游览、消遣等方面的设施,还要大力加强国内旅行社 的建设,使之真正发挥行业龙头的作用,使国内旅游活动也逐渐标准化、系列化 。有条件的地方,应当成立专业旅行社,专门从事某些特定市场(如青年、退休 者、教师、艺术家、工人等)的组织接待工作,将通常由机关、企业自己组织的 旅游、会议等业务,改由旅游专业服务公司负责,以便减少成本、节约人力、提 高效率、改进服务。 4.处理好国内旅游的发展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旅游活动是人群的流动。 随着国内旅游的开展,一些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不当造成植被的破坏、环境与水资 源的污染,不仅使旅游景点的吸引力降低,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个别游览点( 苏州园林、北京故宫等)活动空间小,文化价值高,游人过于拥挤,不仅游人难 以得到期望的享受,而且很容易使历史遗产遭到破坏,而这种破坏又很难补救。 另外,国内旅游的开展,由于受季节、假日、传统观念以及时尚潮流的影响,旅 游者的流向往往比较集中,从而对一个城市或区域造成压力,使交通拥挤、供应 紧张、物价上涨、社会治安混乱,干扰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生产、生活、社会活动 的正常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当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不满。因此,一方面 要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加强宣传,介绍旅游的开展对当地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 促进作用,赢得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对旅 游者进行疏导分流,减少干扰,并在参观、游览等方面对当地居民给予一定的优 惠照顾。 总之,国内旅游远比国际旅游复杂,它波及范围广,涉及人员多,有纷繁复 杂的经济关系,必须认真对待,采取妥善措施,使之健康的发展。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
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是哪个省
当然是大成都啦,川西川东川北川南完全不同的景色景观,保证你有不一样的体验!! 顺便推荐∨×工重号“ 卿车“ 里面有很多关于成都周边自驾游信息唷!!!所有信息全是团队肉测,绝对超级爽!!!!!
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是哪几个省份?
其实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安徽:如黄山,天柱山,秋浦,徽州等 东北:哈尔滨,黑龙江等 福建:武夷山,厦门-鼓浪屿,泰宁-大金湖等 西北:甘肃,宁夏,青海等 广东:广州-世界之窗,深圳-欢乐谷等 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南宁,北海-银滩等 贵州:黄果树瀑布,遵义会址等 海南:海口-万泉河,三亚-海角天涯等 河南:云台山,红旗渠等 湖北:武汉-黄鹤楼,宜昌-三峡,十堰-武当山,神农架,恩施-抢滩等 湖南:长沙-韶山,洛阳-少林寺,张家界,凤凰古城等 江苏:华东五市,周庄等四大水乡等 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婺源等 内蒙:草原,沙漠等 山东:青岛,大连,连云港等 山西:五台山,云冈石窟,乔家大院等 四川:九寨沟,青城山,海螺沟,都江堰等 陕西:西安-华清池,延安-壶口瀑布等 云南:昆明-世博园,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等 新疆。。。。西藏。。。。 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每个省的旅游资源都是很丰富的,只是大家很多地方都没去过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