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底狱7个囚犯,攻占巴士底狱时狱中有几人

分类: 旅游信息 时间: 2024-11-02 22:30:56 作者:519216

1、巴士底狱的历史意义


多少年来,人们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样痛恨这座万 恶的巴士底狱。许多人曾经作过推倒巴士底狱的尝试,可惜都没有成功。然而,人们的希望没有落空,他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的警钟长鸣,工人、手工业者、城市贫民纷纷涌上街头,夺取武器,开始了武装起义。
法国人民早就痛恨国王、教士和贵族。教士是当时法国封建社会的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各种人都归入第三等级。第一、第二两个等级的人数不过20多万,只占全国总人口的3%(教士占1%,贵族约2%)。但是,他们有钱有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软弱并对此无能为力。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因为政治上没有权力而受到欺压。
18世纪后期,国王和他的大臣们眼看国库空虚,就用尽一切办法搜刮钱财,以维持国家的财政。为了这些,他还在1789年召集已经停止了175年的“三级会议”来筹款--路易想借此开始向第一和第二阶级征税。可是由于第一和第二阶级的阻扰,以及他自己的软弱,最终会议以失败告终。事与愿违,而且人民的怨气越来越大,巴黎市内的治安也越来越乱,最终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军队调回巴黎,以维持治安。可是,这却都变成了谣言:路易要逮捕三级会议的代表们。谣言传出来以后,巴黎人民怒不可遏。于是,酝酿很久的一场大革命就这样爆发了。
1789年7月13日这一天,暴乱的人群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地,巴黎市区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还在国王军队手里。
直到群众在一家隶属皇家的医院(荣军院),夺取了3万多支枪支之后,因为没有火药和子弹,便向巴士底进发 。“到巴士底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建堡垒。
1789年7月14日,共有954人参加攻打巴士底狱,其中最年长者为72岁,最年幼者仅8岁。用大炮轰断吊桥铁索的是一位洗衣坊总管。第一个冲进巴士底狱的是一位木匠。
起初,人们只是在外面喧嚷,向守卫巴士底的官员索要火药和子弹。这位守卫官员(Marquis Joseph de Launay)自知事件不好处理,便在上午10点邀请了两位领导者进去边吃午饭边商讨,以拖延时间。但是路易十六一直没有收到通知,他甚至在当日的日记上写下了“无事”,直到他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在城堡里,官员一直不肯交给群众火药,也使得商讨一直都没有结果。
几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消息传出,外面的群众开始着急了,因为他们都“知道”巴士底是一个“草菅人命的地方”,有上百人在里面受到折磨,而这两位领导者可能已经被抓起来了。于是他们在下午1点半的时候再次开始了暴动并弄断了外层围墙城门桥的铁索,冲到了城堡的内圈。官员开始犯难了,并且因为他的优柔寡断,他自己根本下不了决定。不过他手下的士兵可是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们开始从房顶上,窗户里以及塔楼上用枪支和大炮向起义者开火了。
冲在前面的起义群众被暴风雨般的火力压住,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大家就从周围的街垒向巴士底狱还击。他们没有大炮,只有从各处寻来的一些旧炮,甚至几百年前铸造的长满铁锈的古炮也加入了战斗行列。他们没有炮手,只有一些自告奋勇的人出来开炮,一个名叫肖莱的卖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这些古炮和旧炮在被战斗激发起昂扬情绪的起义者手里,终于发出了轰鸣。一排排炮弹撞击在监狱墙上,打得烟雾弥漫,砖屑纷飞。可是因为围墙太厚,还是无法攻破,而起义者已经有了伤亡。
一个小时过去了,战斗没有什么进展,围攻巴士底狱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们十分着急,有的人干脆拿着两个火把,勇敢地冲到拱门前,把要塞的卫兵室和军人食堂点着了火,可是对于要塞和塔楼还是毫无办法。一个假发制造师想用火把点燃要塞的硝石库,但没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松脂混在一起,烧敌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够不着。
这时候,从阵地后面又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于是大家镇静下来,都在等待着,张望着。两个多小时以后,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会儿,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狱。官员终于知道自己对此无能为力了,于是他借着城堡里数万磅的炸药威胁群众要将城堡和群众一起炸光来逃跑,可是最终被群众拒绝了。窝囊的官员最后叫手下竖起了白旗,在被群众押解至一家医院受“审判”的途中,因看到自己手下的一位指挥官被殴打致死,他大叫道“杀了我吧!”,然后就被群众踢打致死了。之后,群众将他的头割下来,用来示威。
最后群众发现发现监狱里只有七个囚犯,有一位是贵族家庭中被皇家密信所逮捕的“放荡罪”犯人(即萨德侯爵),两位被认定为精神病患者,四位是伪造犯。
在最后,参与攻打的数万名群众中共有83人死亡,15人受伤;参与防御的114名士兵中也有1人死亡。
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这一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制宪会议曾作出决定,授予攻打巴士底狱的人民们“巴士底狱征服者”称号和一枚以巴士底狱为图案的勋章。后城堡被夷为平地,改建为巴士底广场,建有纪念碑。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在巴士底狱,曾经住着一位神秘人,在被囚禁的34年当中,此人一直带着天鹅绒面罩,来掩盖他的真实身份。1703年,也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位的第六十年,这位神秘人在巴士底狱中逝世。
曾经有位法国公主在写给英国皇室友人的一封信里这样描述此人,信中写道:“多少年来,有个人一直戴着面罩,住在巴士底狱,至死不除,两名武士永远守在他身旁,只要他一摘面罩,便会把他杀死……这里必然有些蹊跷,因为除此以外,他受的待遇很好,住得很舒服,各项供应无缺。但没有人晓得他是谁。” 此人身份一直是巴士底狱的未解之谜,对于他的身世,外界也是众说纷纭。
浪漫派小说家大仲马,曾经写过一本名叫《铁面人》的书,大仲马把天鹅绒面罩改成铁面罩。他的小说使一般人都认为,这身世不明的囚犯不是法王路易十四本人便是他的孪生兄弟。
据伏尔泰记载,这位“铁面人”在圣玛格丽特岛上关押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被押送到了巴士底狱。令人费解的是,押解之前,国防大臣卢瓦侯爵曾亲自到岛上看望他,谈话时态度极为谦恭。更让人惊奇的是,入狱之时,竟由典狱长马尔斯先生亲自陪同,还和他共进午餐,此后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在巴士底狱时,这位“铁面人”也受到了和其他犯人截然不同的礼遇,给予专用的房间。在史料记载中,“铁面人”被描述为是一个文静的人,从来不惹麻烦。他“听任上帝意愿和国王旨意的安排”,他对自己的处境从无怨言,至于他究竟是什么人,他缄口不谈。
还有更神秘的解释。从1669年此犯在敦克尔刻港被捕起,一直受到严密控制。他被解往都灵(当时为法国领土)附近的皮诺罗监狱的时候,狱长圣马斯曾经接到一道批文:“如果他向你说起日常生活范围以外的任何问题,你便以处死来威胁他。”圣马斯每次调离转到另一监狱,这名囚犯也随着移监,一路用轿子抬着他走,轿子用蜡纸密封,以防好奇者窥探。1698年圣马斯调到巴士底狱,这时那名囚犯已经被捕30年了。
政治家及学者奎克斯武勋爵认为,这个神秘人物是法皇路易十四的亲生父亲。路易十三与奥地利的安娜结婚后22年未生育,后来分居。可是,分居14年后皇后竟然生下一子,就是路易十四,而他的父亲很可能就是这个被囚禁的人。据传,因路易十四生相与他极其相似,所以,路易十四下令将他隐藏起来。至死时,仍使用假名:尤斯塔奇·道格,职业仆役。

交通百科网_jtbaike.com

2、法国大革命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开始的标志,其原因是?

7月9日国民议会宣布改称为国民制宪议会。这时候,内克尔因为靠近第三等级惹祸上身。在皇族里,玛丽皇后、国王的弟弟阿图瓦伯爵以及其他枢密院里的保守派都劝说路易十六解雇他。1789年7月11日,内克尔宣布皇室家庭应该按预算资金过活后,国王解雇了他,同时重组财政部。
不少巴黎市民认为路易的行动是皇室对议会开始干预的第一步,因此消息传出后第二天巴黎开始出现暴动。他们更担忧的是正在进驻的部队(其中不少并非本国士兵而是皇室雇佣的外国兵团)已接到推翻制宪议会的命令。在凡尔赛的制宪议会不断想办法避免再被驱逐出开会地点。巴黎很快就陷入暴乱、抢劫之中,暴动市民受到法国卫兵的支持。
法国大革命早期手持三色旗的无套裤汉形象
7月14日,叛军盯上了巴士底堡里的武器和弹药库存。尽管当时监狱里只有7名囚犯(四名锻工,包括萨德侯爵在内的两名因道德罪被收押的贵族,以及一名杀人疑犯),巴士底狱由此被当作是法国封建制度的象征。经过数小时的战斗,巴士底狱于当天下午被攻陷。虽然当时的巴士底狱管理者侯爵洛奈命令停火以避免双方相互残杀,他仍然被人拖出来殴打、用刀乱刺直至最后被斩首。他的头被穿在长矛上绕城展示。暴动民众回到巴黎市政厅,把拒绝提供武器的商会会长雅克·德·弗莱塞勒推上被告席,此人即刻被判枪决。这一天后来也成为了法国国庆日。
国王和他的军事支持者这时再次让步了。拉法叶侯爵担任巴黎国民卫队的指挥,在网球场宣言发布时担任国民会议主席的让·西尔万·巴伊(Jean Sylvain Bailly)在名为“公社”的新政府架构下担任巴黎市长。内克尔再次上台,不过这次将会是昙花一现。尽管内克尔在其财务大臣职位上的表现有目共睹,但作为政治家却不太受到其它派别的欢迎。他的经济政策并不能触及社会矛盾的深处,这就为他的最后一次下台埋下了伏笔。
国王到巴黎巡视,并在7月17日同意将国旗定为蓝白红三色旗,以及确定“国家万岁”(Vive la Nation)、“国王万岁”(Vive le Roi)的口号。保守贵族们对皇室的行为很不满,一些对政局产生怀疑的人开始流亡。一些人更是参与到国家的内乱及欧洲封建王朝的反法同盟的活动中去。
另一方面,人民主权论开始向全国散播。在农村地区,人们参与烧毁地契等的“大恐慌”活动。凡尔赛的动荡使得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各种谣言在社会中散布。

3、介绍下法国的巴士底狱遗址。

Bastille Saint-Antoine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巴士底广场。200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

  巴士底狱始建于14世纪,原是一座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它由8个巨大的塔楼组成,塔楼之间由高24米,宽3米的城墙相连,城墙上筑有枪眼,配置重炮;四周环绕一道宽26米,深8米的壕沟,只有吊桥与外面连接,被视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 。塔楼高100英尺,围墙很厚,上面架着15门大炮,大炮旁边堆放着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从16世纪起,巴士底狱逐渐失去军事要塞的作用,成为一个禁锢政治犯的重要监狱。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

  多少年来,人们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样痛恨这座万恶的巴士底狱。许多人曾经作过推倒巴士底狱的尝试,可惜都没有成功。然而,人们的希望没有落空,他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1786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的警钟长鸣,工人、手工业者、城市贫民纷纷涌上街头,夺取武器,开始了武装起义。

  法国人民早就痛恨国王、僧侣和贵族。教士是当时法国封建社会的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各种人都归入第三等级。第一、第二两个等级的人数不过20多万,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但是,他们有钱有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们的总头子。他同教士贵族狼狈为奸,弄得民不聊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因为政治上没有权力而受到欺压。

  18世纪后期,国王和他的大臣们眼看国库空虚,就用尽一切办法搜刮钱财,好继续吃喝玩乐。为了这些,他还在1789年召集已经停止了175年的“三级会议”来筹款。可是,第三等级的代表识破了国王的诡计,他们趁开会的时机,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第二,改变按等级分配表决权的办法,要求三个等级共同开会,按出席人数进行表决。国王路易十六听了这些要求,暴跳如雷,认为第三等级大逆不道。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军队调回巴黎,准备逮捕第三等级的代表。消息传出来以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愤,怒不可遏。于是,酝酿很久的一场大革命就这样爆发了。

  1789年7月13日这一天,手执武器的人群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地,巴黎市区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还在国王军队手里。

  “到巴士底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建堡垒。

  7月14日,共有954人参加攻打巴士底狱,其中最年长者为72岁,最年幼者仅8岁。用大炮轰断吊桥铁索的是一位洗衣坊总管。第一个冲进巴士底狱的是一位木匠。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从房顶上和窗户里向起义者开火,塔楼上的大炮也开始轰击。

  冲在前面的起义战士被暴风雨般的火力压住,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大家就从周围的街垒向巴士底狱还击。他们没有大炮,只有从各处寻来的一些旧炮,甚至几百年前铸造的长满铁锈的古炮也加入了战斗行列。他们没有炮手,只有一些自告奋勇的人出来开炮,一个名叫肖莱的卖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这些古炮和旧炮在被战斗激发起昂扬情绪的起义者手里,终于发出了轰鸣。一排排炮弹撞击在监狱墙上,打得烟雾弥漫,砖屑纷飞。可是因为围墙太厚,还是无法攻破,而起义者已经有了伤亡。

  1个小时过去了,战斗没有什么进展,围攻巴士底狱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们十分着急,有的人干脆拿着两个火把,勇敢地冲到拱门前,把要塞的卫兵室和军人食堂点着了火,可是对于要塞和塔楼还是毫无办法。一个假发制造师想用火把点燃要塞的硝石库,但没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松脂混在一起,烧敌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够不着。

  这时候,从阵地后面又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于是大家镇静下来,都在等待着,张望着。两个多小时以后,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会儿,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狱。一部分守军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吊桥徐徐放下,起义群众冒着另一部分拒降的守军射来的弹雨,冲了进去。

  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这一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制宪会议曾作出决定,授予攻打巴士底狱的人民们“巴士底狱征服者”称号和一枚以巴士底狱为图案的勋章。后城堡被夷为平地,改建为巴士底广场,建有纪念碑。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现代的法国历史学家对于巴士底监狱给予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当时的巴士底监狱实际上是全法国生活条件最好的一个监狱,并且不是巴黎人民所畏惧的王朝的象征。巴士底监狱被攻占那一天,巴士底监狱里发现只有7个囚犯,大部分是被自己人关押的贵族家庭的精神病患者。 自从1879年,为了纪念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法国政府宣布把7月14日定为国庆节。

交通百科网_jtbaike.com

4、巴黎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原因:因为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多少年来,人们非常痛恨这座万恶的巴士底狱。

攻占巴士底狱(Storming of Bastille)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个进程。

到18世纪末期,巴士底狱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人民终于攻占了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Storming of Bastille) 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

思想背景: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交通百科网_jtbaike.com

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5、法国革命中(巴士底狱)和(什一税)指的是什么谢谢!!!

什一税(tithe),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一种宗教捐税,源起于《旧约》时代。http://.baidu.com/question/104131824.html?fr=cfnw&fs=up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巴士底广场。200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巴士底狱始建于14世纪,原是一座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从16世纪起,巴士底狱逐渐失去军事要塞的作用,成为一个禁锢政治犯的重要监狱。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http://ke.baidu.com/view/33418.htm

6、攻占巴士底狱时狱中有几人?

7人,由几个等退休的老兵看管。巴士底监狱本来就是扣押政治犯的地方。
攻占巴士底狱
攻占巴士底狱(Storming of Bastille)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个进程。

到18世纪末期,巴士底狱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人民终于攻占了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Storming of Bastille) 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

7、攻占巴士底狱的时间对今天的法国有什么影响?拜托各位了 3Q

法国国庆日是在每年的7月14日。以纪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从而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 巴士底狱是一座位于巴黎市中心非常坚固的要塞,高30米,围墙很厚,有7个塔楼。上面架着大炮,里面有个军火库。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当时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巴黎城门前。后来,在巴黎市区不断扩大下,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18世纪末,它是控制巴黎的制高点,法国国王在里面驻扎了大量军队,专门关押政治囚犯。例如,文学家伏尔泰在此处坐过牢;因此不少当时的民众就认为巴士底监狱是法国王权专制独裁的象征之一。 19世纪的浪漫主义历史学家把巴士底狱当作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并把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监狱的占领这一事件描绘成伟大的功绩,代表英勇巴黎人民解放被压迫的农民的一次革命胜利。 现代的法国历史学家对于巴士底狱给予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当时的巴士底狱实际上是全法国生活条件最好的一个监狱,并且不是巴黎人民所畏惧的王朝的象征。巴士底狱被攻占那一天,巴士底狱里发现只有7个囚犯,大部分是被自己人关押的贵族家庭的精神病患者。 自从1879年,为了纪念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法国政府宣布把7月14日定为国庆节。

8、巴士底的发展

19世纪的浪漫主义历史学家把巴士底狱当作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并把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被人民占领的事件描绘成伟大的功绩,代表英勇巴黎人民解放被压迫的农民的一次革命胜利。自从1879年,为了纪念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法国政府宣布把7月14日定为国庆节。
现代的法国历史学家对于巴士底狱给予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当时的巴士底狱实际上是全法国生活条件最好的一个监狱,并且不是巴黎人民所畏惧的王朝的象征。”巴士底狱被攻占那一天,监狱里发现只有7个囚犯,有一位是贵族家庭中被皇家密信所逮捕的“放荡罪”犯人(即萨德侯爵),两位被认定为精神病患者,四位是伪造犯。

交通百科网_jt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