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西平火坡、遂平狗塚庙传说。
王莽撵刘秀白狗救主,汉光武帝建庙报恩
在西平县焦庄乡有个湖坡村,当地人又叫它火坡村。火坡村这个名字有一段来历,据说与王莽撵刘秀有关。从火坡村向南走不到5里路,有一条小河名叫界沟河。
在界沟河拐弯处西南约1公里处,有一座高高的塚子,塚子上建有一座庙,名叫狗塚大庙。狗塚庙位于遂平县和兴乡李屯村境内。据说,李屯狗塚庙是我国唯一一座祭狗的庙宇。
8月的一天,天气晴朗。空气里泥土和衰草的味道,夹杂着野花的香气直钻人的鼻孔。田野里葱葱郁郁的玉米已经有一人高,嫩紫色的玉米穗好像90后少女的一头秀发,显得楚楚动人。
乡村间窄窄的水泥路两侧,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遮天蔽日。野风吹来,分外凉爽,满眼绿色,三伏天的酷热仿佛与这里无关。
狗塚庙果真建在高高的塚子上,狗塚庙周围种满白杨树、松树、柏树。树顶上传来知了撕心裂肺的叫声,真是“居高声自远”呀!
沿着水泥台阶拾级而上,抬头望去,古色古香的庙宇门前立着六块石碑。离庙门最近的一块石碑上刻着:王莽撵刘秀传说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狗救主,狗塚庙的来历:
还得从王莽撵刘秀说起。相传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得帝位,天下大乱,战争连年不断,王莽调集军队对各地义军进行镇压。“白狗救主”的故事发生于“昆阳之战”以后。刘秀携母率领一支义军在舞阳地区与王莽军相遇。由于寡不敌众,被王莽大军一路追杀到上蔡五量寺,被王莽军队冲散,刘秀只身逃到今遂平县和兴乡李屯村西北附近。
那时候,遂平李屯村向北三公里到东湖坡,向东五公里到上蔡无量寺南王连湖、吴送湖,方圆几十公里芦苇丛生,没有人烟。刘秀被追杀到此又累又饿,倒在草丛中不知不觉睡着了。王莽军一路穷追到西平焦庄乡湖坡村。湖坡村距李屯村约三公里。王莽看到芦苇荡一望无际,无法搜寻,于是便四处放火,欲把刘秀烧死于荒草之中。虽然浓烟滚滚,烈火熊熊,但刘秀却安然无恙。待刘秀一觉醒来,追兵已离,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焦土。
他身体周围是一片沾满泥浆的湿漉漉的草地,一只已死去的白狗浑身湿淋淋地躺在他身边。刘秀顿时明白,原来是白狗救了他。白狗无数次跑到离刘秀睡觉的地方约二十丈的界沟河中,用身上的长毛沾满泥水,在刘秀周围草丛中翻滚,使草不能燃烧才救了刘秀。经过长时间的来回奔跑,白狗活活累死了。刘秀感动泣怜,对苍天许下诺言:我刘秀得天下后,定修狗塚大庙一座以示报恩。这就是在当地流传千古的“白狗救主”故事。
刘秀报恩为白狗修庙
据说,这白狗是天上玉皇大帝派白虎星下凡变的,白虎星特意来保护刘秀,因为他是真龙天子,命不该绝。王莽火烧方圆几十里芦苇荡之后,有的地方不再生长芦苇。后来在王莽点火的地方,逐渐有人聚住下来,成为一个村子,村名就叫火坡。再说刘秀夺得天下之后,却忘记了当年曾许下的诺言。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白狗曾经累死的地方,也就是刘秀被救的位置,天空中霹雳闪电,狂风大作,平地突然出现了一座高30丈的塚子,塚子形状像个狗头。地方官不敢怠慢,急忙上奏朝廷。
得知这个消息后,刘秀才突然想起当年白狗相救,以及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于是,他下诏调集民工修整土塚,并在塚子上修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大庙,并取名叫狗塚庙,以示纪念。
据说狗塚庙曾占地132亩,平地筑土30余丈,土台上面庙宇共有前后大殿和左右厢房20多间。全部建筑均为汉砖筑墙,八砖灌顶,拱梁勾檐,小瓦浮面,花脊走兽,十分精致。
庙院四周古木参天,各殿内供有白狗、刘秀等多个佛像数十座,庙内有和尚数名,白天来人不断,夜晚更锣伏鸣,香火极盛。清乾隆、嘉庆年间,曾两度对白狗大庙进行重修。刘秀携母逃难、被白狗救命、报恩修庙的传说,至今已在遂平、西平、上蔡三县交界处流传了近两千年。可惜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在1928年毁于战火,后来又被扒庙建校,遂成一片废墟,而今仅存孤庙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