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经济香港经验(轨道交通tod哪些问题值得研究)

Ⅰ 轨道经济是什么概念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都市的交通命脉,不仅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同时更专有力地带动区属域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体系——“轨道经济”。按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轨道经济的核心观点认为轨道交通快速、准时的优势将给商务、房地产、广告、旅游、商业等产业带来新的商机,甚至能让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发生根本性改变。地铁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更像是一个财富的孵化器,地铁所到之处,地价、房价无不上扬,商业也随之带动,并且引发一系列新型的投资浪潮,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轨道经济时代的诞生!
有专家分析,轨道交通的建成,势必引起沿线土地的升值,沿线升值区域为沿线站1公里半径圈内。如果沿线综合开发做得好,会形成新的城市中心,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和城市的全面发展。当然轨道交通带动的“产业链”不单局限于房地产、还包括吃穿住行和文化娱乐,表现出城市经济最高速的姿态。地铁经济营造的诸多特性,将主宰着未来城市变化的方向。有调查表明,每投资一个亿的轨道交通项目,可以带动GDP增长2.6亿,另外还能提供4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Ⅱ 如何借鉴国外轨道交通发展经验

1、国外轨道交通运营概况;
2、国外运营管理方法;
3、安全、服务方面的现状。

Ⅲ 怎样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发展

世界各大城市而言,轨道系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诸如提高城区密度,减弱市民对小汽车的依赖,减少城市无计划的扩张,
以及为居民提供价格公道的出行方式等等近来,轨道交通还被视为一种提高城市绅士化的手段。

Ⅳ 城市轨道交通按技术经济特征来分有哪些基本形式

主要有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单轨(独轨)、磁浮、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尤其是以地铁和轻轨为主

Ⅳ 香港地铁为什么盈利

港府从1975年开始,建设轨道交通,并同时确定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的原则版是“审慎的商业原则,用者自负”,初期全部权建设由港府负责,到90年代中期,港铁开始盈利。香港地铁是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个特例,港府采取的政策主要有:1.每条地铁在建设前沿线未开发的土地,按当时的地价划归地铁公司所有,地铁公司负责向政府偿还地价款。地铁建成后土地升值的全部收入归地铁公司所有;2.地铁公司利用地铁资源开发的项目如广告、商铺、电信服务、地下空间等收入全部归地铁公司所有;3.地铁建成后地铁公司按照全成本的概念(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折旧、运营成本、应有的利润)自行确定票价;4.地铁公司按照城市交通繁忙的需要确定新线建设,以达到投资回收的目的,如政府确定的建设线路不能达到回收的要求所带来的损失由政府承担。香港地铁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均由香港地铁有限公司承担。在新线建设中从规划开始,充分考虑营运中的可操作性、可维修性等问题。

Ⅵ 为什么香港地铁能够盈利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总工程经理温志华认为内地移植港铁公司开发模式的困难之一在于,内地轨交建设、运营主体与 地铁上盖的物业开发、管理主体是相分离的;前期规划时,很难统一。 IC 资料

作为全球少数几家能够盈利的地铁运营商,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00066.HK)是内地不少地铁建设城市心仪的合作对象。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13个具有示范性的PPP项目(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案例,其中第一项就是港铁公司参与的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认为,北京地铁4号线是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首个PPP项目,“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政府投资压力,实现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突破,形成同业激励的格局。”

经济保增长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正力推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

港铁公司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易珉向早报记者表示,“按照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的新项目,中国差不多要有40个城市修地铁。一个轨道公司,如果单纯依靠票务收入,其实是很难盈利的,也会对当地财政形成负担。”

根据官网资料,除了北京地铁4号线,港铁公司在内地还参与建设及运营了北京14号线、深圳市轨道交通4号线(龙华线)和杭州地铁1号线。

今年2月,港铁公司作为股东之一的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还草签了北京地铁16号线PPP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京港地铁公司将参与该线的投资、营运及维修。

在海外,港铁公司则参与、运营及管理英国伦敦铁路系统London Overground、澳大利亚墨尔本铁路、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及来往斯德哥尔摩和歌德堡的高速铁路服务。

港铁公司董事局非执行主席钱果丰表示,“我们在内地的业务比预期中要好。我们希望从一个香港本土的企业,成长为跨国性的企业。”

据了解,目前内地不少城市都已经和港铁公司展开接触,意图引入其运作模式。

盈利靠的是

“轨道交通+物业”

港铁公司的前身为香港地下铁路有限公司,于1975年成立。截至2015年年中,港铁公司的市值约为2109亿港元,其中政府占股76.7%。

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铁亏损都是常态。比如,国内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2007年至2013年,北京市政府共计补贴地铁运营公司各类财政资金221亿元,主要用于弥补线路基本运营亏损、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支出。

但是在香港,港铁公司不仅不需要政府补贴,反而能够盈利。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港铁公司运营香港9条市区铁路线及一条机场快线,并在新界西北提供轻轨服务,总长约221公里,工作日日均运量超过546万人次,占香港公共交通总运量的48.1%。此外,港铁公司还在香港之外的6个城市运营铁路,全球员工超过2万名。

易珉告诉早报记者,“从全球看来,轨道交通其实是不赚钱的,不盈利的,港铁过去36年之所以盈利,靠的是R+P(轨道交通+物业),它的盈利一多半来自于地铁上盖的物业开发,物业租赁和管理。”

事实上,港铁的模式是历史的选择。40年前,香港人口快速增长,基建不到位,房屋严重短缺,交通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决定兴建全新的地下铁路。另外,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政府决定以商业原则经营铁路,以地铁上盖及周围的土地发展来提供所需资金,“轨道交通+物业”应运而生。

港铁公司城市规划主管姚展对此深有感触。“轨道交通的投资跟一般的投资不一样,它的前期资金很大。建好以后,营运的时候也要不断地做投资追加资产更新,比如港铁2014年的利润为116亿港元,我们必须要投入60亿港元对轨道系统进行维修、更新,要不然,零件、系统就会老化发生问题。”

姚展认为,港铁公司的成功在于发现了一个规律。“地铁运营还要按照市场来收费,不能你自己随便收费,但是没有竞争力的票价就会亏本,这是一个矛盾。不过地铁跟公交、巴士不同的是,铁路能够带来一些延外的经济效应。一旦建了车站以后,旁边的地价会因为交通方便而提升,如何去回收增加额外的效益是一个很好的课题,香港采用轨道交通+物业的模式来回收这个价值”。

究竟如何回收这个价值?姚展透露,“港铁操作的程序是这样的:在建一条新线的时候,香港政府先做规划,觉得要建这条新线了,然后做可行性研究,找出资金缺口如何。比方说要建一条地铁需要500亿港元,将来收入跟支出是如何,最后算下来可能资金缺口是200亿港元,那么就来填补这个资金缺口。”

然后港铁公司开始参与,找出一些地块,这些地块政府给港铁开发,政府会测算其将来能够得到的利润,并且这个利润要能够填补地铁建设的资金缺口。

卖票收入仅占15%

香港的南港岛线(东段)就是这个操作思路。

姚展告诉早报记者,“当时政府聘请两个顾问团来讨论,我们说要填补南港岛线(东段)资金缺口,我们要某块地,上面的楼面面积是多少,政府就聘请专业公司来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吃亏就跟我们签合同,给我们这个地块,把轨道一起捆绑,给我们运营权,这些地给我们的时候不是无偿的,我们是要给地价的,并且是按市场价格来付地价的。”

这其中还有玄机。“付了地价的话,我们如何能够从中得到利润去填补资金缺口呢?奥妙的地方在于我们支付地价是按这块地假如没有地铁进入的时候计算的。比如,这块地政府要拿去市场卖100亿港元,我们跟他们谈付100亿港元,然后港铁公司自己筹集资金来建地铁,但是我们建好地铁站后,要把这个地的价值提升到150亿港元,那50亿港元完全是我们建地铁得来的正值,于是我们就把50亿港元全拿去填补资金缺口,另外一块地也是这样。”姚展透露。

在这种模式下,香港地铁无需政府投入资金、补贴运营或者担保贷款。港铁公司自负盈亏,承担所有的建设、运营及维护成本,此外,港铁公司还统筹所有地铁及房地产规划、设计、建造、管理,集约用地。

目前,港铁公司在香港共计投资及营运诸如圆方百货(Elements) 在内的13个商场,管理包括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在内的多个高端写字楼及住宅。其在43个地铁站点物业总开发面积达1300万平方米,并保留27万平方米作为出租用途,投资物业市值超过640亿元。

姚展告诉早报记者,“我们的轨道网络有87个车站,其中大概有一半的站点有物业开发,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建好的跟规划的物业开发共1300万平方米,1300万平方米是多大?比如IFC(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18万平方米,有88层高,1300万平方米就是大概这样70栋高楼。”

对于物业开发,港铁公司也有一套自己的秘籍。“那就是高密度,人要多;多功能,有酒店、办公楼、住宅;人性化设计,车站跟物业无缝对接;做好规划,分期开发,划分不同的项目给不同的开发商,以降低风险。”姚展说。

年报资料显示,2014年港铁公司总收入401.56亿港元,但是利润高达116亿港元,这其中物业板块贡献最大:车站租务占28%,物业开发占31%,物业租赁及管理占24%,票务收入仅仅贡献15%,内地及国际业务占2%。

事实上,雄厚的财力也是港铁公司良好服务和运营的保证。姚展表示,“我们的顶级服务依靠于我们地铁资产的日常保护,例如2014年我们维护设备更新就大概花费60亿港元。另外,整体港铁网络的列车按照编定班次行走的可靠程度及乘客车程准时程度均达到99.9%的水平。这些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财务基础支撑。比如我们员工的待遇就很有竞争力。”

港铁公司提供给早报记者的资料显示,对香港政府来说,截至2012年12月31日,香港政府通过向港铁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益为978亿港元。

对香港社会来说,港铁公司除了为香港市民贡献了一个高效、优质、票价合理的轨道交通系统,还为众多香港市民构建了能够满足衣食住行各项生活需求的优质社区,同时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而对港铁公司本身来说,也从中获得了持续稳定的财务回报。

据悉,港铁公司目前的负债率仅为7%,远远低于其他国内外地铁公司。

内地复制之难

港铁公司眼下的业务增长策略是大规模扩展在香港的铁路网络及在中国内地和海外的铁路相关业务。

针对港铁公司的模式,钱果丰认为,“这个模式能否移植还要看所在城市当地的政治环境、生态,不能直接照搬,但是有些地方是能够模仿一些的。我们在内地现在的布局主要是在北京、杭州、深圳,我们挑选的总是一些经济水平比较高一点的地方,还有就是在管制水平方面是较为透明的地方。”

公开资料显示,港铁公司从1992年起就为内地地铁同行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2005年,港铁公司及合作伙伴与北京市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投资并运营北京地铁4号线。

2011年,港铁成功购得深圳地铁4号线龙华车辆段一期地块以进行住宅及商业物业开发。该项目的总发展成本预计为40亿元,对港铁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总工程经理温志华告诉早报记者,“这个项目是港铁公司在内地的第一个综合开发的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把整个‘轨道交通+物业’模式,包括怎么去好好利用这个土地,怎么去提供一个更便捷的交通,引到内地来,做一个示范的项目。”

不过,目前想在内地移植港铁公司的开发模式还有不少困难。

温志华认为,“第一就是因为在内地,轨道建设、运营主体与物业开发、管理主体都是分开的。由于是不同的主体,在做前期规划时,很难去统一,而在香港,我们是不分开的,我们做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开发、统一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在做‘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时,相对还是会面临一些问题,在协调成本方面,在整个建设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安全的隐患。”

另外就是土地的问题,温志华表示,“在内地地铁上盖土地还是要通过招拍挂来获得土地开发权,这也容易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此外,香港开发轨道交通物业的前提,是政府掌握着地铁上盖的土地资源,而这在内地一些城市不一定存在的。

港铁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超透露,在深圳龙华线项目上,“港铁2004年进来的时候,我们和深圳市政府在做轨道规划的时候进行讨论,做了整体的优化调整,包括土地的功能、强度、密度,怎么样跟周边的社区进行集合等。我们当时在做优化的时候,不仅考虑我们轨道站旁边的优化,实际上是把整个区域,整个交通网络,怎样跟公交车接驳,绿地、教育、医疗、公共用地等,都要完全统筹地考虑。” 而这也是深圳项目成功的关键。

易珉告诉早报记者,“现在内地修一公里地铁大概需要10亿元人民币,而运行一公里地铁一般需要50个人左右,一个有150公里到200公里地铁的中等城市,一年运营成本会达到几十亿、上百亿元人民币。光靠财政扶持,很难持续发展。”

在易珉看来,虽然目前内地复制港铁模式有难度,但是改变传统的地铁开发模式也势在必行。

Ⅶ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是什么

题目太大来了,不好答:提自示一下吧:
1、投资的多元化;经营的市场化。
2、管理的法制化;服务的信息化;
3、操作的自动化:
4、发展的共同化。
5、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被再认识。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性功能;引导城市结构优化、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先导性功能;促进观光旅游——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派生性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的再认识:(1)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2)引导城市轴向发展、形成多中心格局;(3)保护城市环境(适当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建设生态城市;(4)促进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6、地铁将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大开发。

Ⅷ 可以简单叙述一下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哪几方面的影响吗,谢谢!!!急需!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内战略规划分析报容告》显示,2013年底,我国拥有地铁的城市增长至19个,运营里程达到了2366公里。据媒体报道,2014年3月28日,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计划于4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长春地铁2号线5月全面开工;重庆2014年新开工轨道交通大学城---璧山段;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将于2014年底全线开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开工在即;郑州市2014年开工的地铁项目最多,分别是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郑州地铁2、3号线一期工程和郑州地铁5号线工程。

Ⅸ 香港的地铁发展史(求详细)

香港地铁

20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急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公共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香港政府于1964年邀请了来自英国的道路研究部门——伦敦运输委员会及道路研究实验室(London Transport Board and the Road Research Laboratory),就香港交通未来发展进行研究。

1964年成立了公共运输调查小组(Passenger Transport Survey Unit,PTSU),后于1967年发表《香港乘客运输研究》。研究指出1986年香港人口将达至686.8万人,故香港有必要兴建集体运输系统,以解决人口增长所出现的交通问题。

1967年9月,英国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发表了《香港集体运输研究》,提议香港兴建地底集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路系统),全长51千米,4条路线分9期兴建,耗资150亿港元。

当时建议的4条路线包括荃湾线(荃湾至金钟)、观塘线(马游塘至上环街市)、港岛线(坚尼地至柴湾)和沙田线(禾寮坑(火炭)至尖沙咀)。

1968年2月,关于香港兴建地底集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研究报告正式递交至香港政府立法局审议;同年3月,受1966年的中期人口统计的数据的影响,英国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发现新的1986年的预期人口大幅调整为5647,000人,比1967年的报告大幅减少1百万人,遂对所提交的集体运输系统的建造估价及规模作出调整,并递交另一份报告加以补充。

补充报告建议将金钟至旺角的4条路轨减少至2条路轨,沙田线缩短至钻石山,同时建议先行兴建荃湾线、观塘线及港岛线的主要路段,其他路段另考虑以延伸的方式兴建。

1970年,英国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完成对兴建地下铁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发表《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具体提出建造铁路的建议。研究报告建议兴建的地下铁路系统全长52.7千米,合共50个车站,并且分成3条主要行车线:港九线、港岛线及东九龙线,以及两条港九线支线:荃湾支线、观塘支线。

同时,英国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提议分期兴建地铁系统,合共分为9期。其中先兴建的首4期共长20千米路线,称为“早期系统”,而其余5期路线连同早期系统首4期工程,则称为“整个系统”。

早期系统

第1期:观塘支线(旺角至彩虹);

第2期:港岛线(上环街市至海军船坞)、港九线(海军船坞至旺角);

第3期:荃湾支线(旺角至荔枝角);

第4期:观塘支线(彩虹至观塘)。

其余路段

第5期:港九线(遮打至海军船坞)、港岛线(海军船坞至北角);

第6期:荃湾支线(荔枝角至荃湾西);

第7期:东九龙线(林士至钻石山);

第8期:港岛线(北角至柴湾中);

第9期:观塘支线(观塘至马游塘、港岛线(上环街市至坚尼地)。

1972年,香港政府成立集体运输临时管理局,原则上同意先行兴建早期系统。

1973年3月,香港政府在属早期系统沿线的港岛旧海军船坞、尖沙咀半岛酒店、荔枝角及乐富的地底兴建隧道以试验地质。同时,香港政府为工程进行招标,初步选定了4个国际财团。当时的计划是将工程以固定价格的单一合约形式批出。

1974年初,日本财团签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书,但在同年11月因中东石油危机问题而对投资前景感到悲观,于1975年初决定退出,引致有关计划一度暂停。

1975年初,香港政府集体运输临时管理局宣布,将早期系统略予缩减至15.6千米,并更改部分技术指标(如供电方式改为架空电缆),称修正早期系统。

同时,为免财团突然退出而重蹈覆辙,香港政府集体运输临时管理局决定放弃单一承建合约的方法,将工程分为25个主要土木工程合约及10个电机及机械工程合约,以分散风险及加快兴建效率。同年9月,香港政府拨出共11.5亿港元,成立全资拥有的地下铁路公司,取代临时管理局监督工程。

1975年11月,连接中环至观塘的修正早期系统动工兴建。修正早期系统全线有15个车站,包括12个地底车站及3个架空车站,将香港岛中环与九龙的主要住宅及工业区联接起来。其中,12.8千米在地底建造,其余的2.8千米则为架空路段。

1977年7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兴建荃湾线。

1978年11月,荃湾线开始动工建设,线路全长约10.5千米,由太子站至荃湾站。路线将地铁版图总长度增至26.1线路。全线有10个车站,包括6个地底车站、1个地面车站及3个架空车站,工程费用为41亿港元。

1979年9月30日,修正早期系统的北段(观塘至石硖尾)于完工,并于10月1日正式通车,当时地铁只以4卡列车行走,最低票价为港币1元;同年12月16日,修正早期系统中段(石硖尾至尖沙咀)启用,路线伸延至尖沙咀,惟旺角站及油麻地站因施工困难,分别在同年12月31日及12月22日才启用。

1980年2月12日,修正早期系统南段(尖沙咀至中环)通车,标志着修正早期系统全线通车,修正早期系统为香港首条过海铁路。由于过海乘客的庞大需求,地铁列车便由通车初期的4卡增至6卡。

兴建修正早期系统的总投资为60亿港元,由于路线建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施工遇上的困难很多。需克服地底的不同地质以及较高的地下水位,部分路段亦曾出现地陷等情况,但并未超出预算;同年12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兴建港岛线。

1982年3月,港岛线开始动工建设,实际兴建的港岛线由上环至柴湾,并与荃湾线的中环及金钟交汇形成中转车站。这条路线将地下铁路之路线增至37千米。全线共有14个车站,包括12个地底车站、1个地面车站及1个架空车站。

同年5月10日,荃湾线(荃湾至太子段)通车;同年5月17日,修正早期系统(观塘至油麻地段)易名为观塘线,并以油麻地为终点站,荃湾线取代修正早期系统驶进油麻地至中环段,并以太子、旺角及油麻地作为与观塘线的转线站。

1984年初,日本财团提出东隧方案并主动同地铁接洽,因此,观塘线被安排经东隧延长线至鲗鱼涌,鲗鱼涌站则成为港岛线及观塘线之转车站。

1985年5月31日,港岛线(金钟至柴湾段)通车。同时,地铁列车全面增至8卡;同年12月,东隧延长线(为观塘线的延伸线)开始动工兴建。

1986年5月23日,港岛线(上环至中环段)通车。

1989年8月6日,东区海底隧道竣工,观塘线(观塘至鲗鱼涌段)通车。

1988年10月,时任香港总督卫奕信爵士落实将位于九龙半岛的香港国际机场迁往远离市区的赤鱲角,并决定兴建机场铁路(机场快线和东涌线的前身)连接。

机场铁路在定线初期,只有一条主线,在大蚝才分成两条支线前往机场或东涌,因未来发展需要,故把机场铁路分为两部分:机场快线(通车前原命名为“飞翔快线”)及东涌线。因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在造价问题出现分歧,故这条路线暂时搁置。

1994年11月,机场铁路(机场快线和东涌线的前身)开始兴建。

1998年6月22日,东涌线通车,成为第一条延伸到大屿山的铁路;同年7月6日,机场快线通车,成为香港第一条来回机场至市区的铁路,由机场往返中环商业区仅需23分钟。(东涌线和机场快线通车初期设7列车卡,东涌线列车和机场快线列车分别于2003年初和2005年10月起改为8卡列车。)

199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将军澳线交由地铁兴建,同时决定把东区海底隧道路段交由将军澳线。按理,观塘线总站应由香港岛鲗鱼涌站改至九龙蓝田站,但由于蓝田站无法做到跨站台转车,观塘线遂将总站迁至将军澳的调景岭站。

1999年6月16日,地下铁路公司宣布改组为地铁有限公司,为上市作准备。

2000年4月26日,地铁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0月5日,地铁有限公司于香港交易所上市。

2001年9月27日,鲗鱼涌站转线通道纾缓工程完成,观塘线延至北角作为总站。

2002年8月4日,将军澳线北角至油塘段通车,观塘线总站由北角改为油塘,北角至鲗鱼涌段改属将军澳线;同年8月18日,将军澳线油塘站至宝琳段通车,同时,观塘线亦改以调景岭站为终点站; 同年底,迪士尼线(原称地铁竹篙湾铁路线)动工兴建,主要为配合香港迪士尼乐园而建。

2005年4月,迪士尼线竣工;同年8月1日,迪士尼线全线通车。全线长3.5千米,为世界首条专为迪士尼乐园而设的线路、港铁系统最短的线路,也是两铁合并前,香港地铁最后一条通车的路线。

2006年9月18日,往返东涌至昂坪之观光缆车昂坪360开始投入使用。

(9)轨道交通经济香港经验扩展阅读

2002年6月2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次公布研究九铁公司与地铁有限公司(地铁公司)合并的可行性。

2004年2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九铁公司与地铁有限公司就可能合并事宜开始进行磋商;同年9月,两家公司联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合并报告。

2006年4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地铁公司签订一份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当中载明两铁拟议合并的架构及条款,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九铁公司与地铁铁路网络合并营运的具体安排。

2007年6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会通过两铁合并条例草案;同年12月2日,九广铁路公司与香港地铁公司合并并易名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九铁公司与地铁公司铁路网络营运合并,九铁旗下的东铁线,西铁线,马鞍山线和轻铁系统租予港铁公司50年。

2008年4月9日,港铁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2008年度铁路大奖中,获选为亚太区最佳铁路。

2009年7月26日,将军澳线将军澳至康城段及康城站投入使用,标志着将军澳全线通车;同年8月16日,九龙南线(为西铁线南延伸线路)通车并投入运营。

2010年6月,港铁公司因需求下跌而终止货运服务。

2014年12月28日,西港岛线(坚尼地城站、香港大学站)通车。

2015年3月底,西港岛线(西营盘站)通车,西港岛线全线通车,与港岛线接驳成为这条线路的一部分。

2016年10月23日,观塘线延线(油麻地-何文田-黄埔)通车;同年12月28日,南港岛线(金钟至海怡半岛段)通车。

2017年8月20日,沙中线大围至红磡段完成铺轨;同年12月16日,港铁正式启用使用移动支付购买车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港地铁

Ⅹ 轨道交通tod哪些问题值得研究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是指以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干线(巴士干线)等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TOD理念契合低碳城市、宜居城市、紧凑城市等新理念,并在世界多个城市成功应用,我国也有不少城市已经或者正在开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TOD建设。总结有关经验,以地铁建设为契机推进轨道交通TOD建设,将大大提升宁波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轨道建设的品质和水平。
一、轨道交通TOD模式在国际上的应用及成效
TOD理念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旨在解决小汽车出行方式占主导地位所带来的城市无序扩张以及由此造成的老城空心化、社区纽带断裂、交通拥堵严重、能源消耗过大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有序扩张。将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干线等公共交通骨干线路周边土地作为城市开发和发展的重点区域,形成更加科学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推动城市的有序扩张。二是公共交通沿线土地混合开发、紧凑布局、集约建设。以公交站点为核心,在适宜步行的半径范围内(通常为步行10分钟,约600米)进行中高强度土地开发,混合布局居住、办公、商业等建筑,使其与公交设施形成紧凑开发、有效整合的一体化社区,尽可能做到就近工作、就近居住、就近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减少出行需求,并保障公共交通拥有充足的客源,同时,用周边土地开发收益弥补地铁、轻轨等建设所需资金。三是绿色出行为主。以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大运量的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骨干,把城市的各个组团串联起来,同时,在社区内部建造适宜步行和自行车通行的街道网络,并与公共交通站点无缝接驳,尽量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四是提升宜居性。以人为本,坚持从人的需求出发考虑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及地上地下物业的规划和开发,注重宜居性,从而引导人们的居住和出行。
TOD模式在新加坡、香港、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东京、纽约、旧金山、库里蒂巴等多个城市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践证明,TOD建设大大提高了这些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率,新加坡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超过63%,香港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超过92%,库里蒂巴工作日75%的通勤出行依赖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出行率的提高使得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耗增加等“城市病”迎刃而解。此外,TOD模式还很好地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三大难题:投入大、盈利难和难以吸引足够客源。
国际上轨道交通TOD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以东京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以及以香港为代表的政府资助、政策导向型等。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遵循上述核心理念始终是TOD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众多模式中,最为国内所关注的是香港模式。香港地铁在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全球为数不多盈利的地铁公司。2012年香港地铁公司实现利润97亿港元,其中20%来自票务,20%来自零售,20%来自物业出租,40%来自物业开发。其具体操作模式是“地铁+物业”:即在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经营等五个环节把轨道交通项目与沿线土地开发项目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同步开发,首先由香港地铁公司确定建设运营资金缺口,然后与政府协商以协议价格获得沿线土地进行中高密度开发,以其利润补贴地铁建设资金缺口,并保障地铁拥有足够的客源,使轨道建设从纯粹的公益事业转化为由商业经营和地产开发支撑的良性发展实体。
二、我国轨道交通TOD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小汽车日益走进家庭,城市以“摊大饼”的方式不断扩张,并由此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耗增加、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从2012年开始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迄今为止,全国获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城市已达36个。预计到2020年,全国布局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到50个。但地铁建设运营普遍面临着一个困局:一方面,地铁开通后城市交通拥堵依然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前期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缺乏充足的客源,已经运营的地铁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北京地铁2013年只承担了公共交通中39.5%的客流量 ,年亏损10亿元以上;上海地铁2012年只承担了公共交通中26.8%的客流量 ,年亏损43.7亿元;杭州地铁运营半年即亏损1.2亿元。在公开报道中,只有南京地铁和广州地铁是盈利的,但这种盈利也是在不计算利息和折旧基础上的“盈利”。
轨道交通TOD模式正是破解上述困局的有效方案。近年来,国家层面已经逐步认可TOD模式。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提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增值的政府收益,应主要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和土地配置模式”,“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地区用地开发统筹考虑,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各省市也纷纷开展轨道交通TOD建设,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通过与香港地铁公司直接合作试图引入港铁模式,广东省则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并全面推行轨道交通TOD模式的省份。
(一)以深圳为代表的早期探索
深圳是国内较早借鉴香港“地铁+物业”综合开发模式的城市。早在2001年,深圳就颁布了《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地铁公司对经批准取得的地铁沿线规划用地享有土地综合开发权和物业管理权”。新获批的深圳市轨道交通7号线和11号线的批复文件也明确指出,工程资本金主要来源为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及沿线土地出让收益,在土地收益不能满足需求时由市财政资金投入。在“地铁+物业”的发展模式指导下,深圳全面推进了地铁上盖物业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工作,已开发上盖物业7个,地下空间4个,涉及学校、保障性住房、商务办公、商业、酒店等。然而,由于只关注地铁上盖物业的商业开发,而没有完整引入TOD理念,忽略了周边地块对公共交通的回馈,存在步行环境恶劣、换乘不便、站点周边开敞空间和公共设施相对缺乏等问题,导致站点与周边地块联系不足、公共交通出行率低、亏损严重。2013年,深圳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为26.9亿人次,而地铁客流量仅为7.8亿人次 ;深圳地铁运营以来累计亏损近15亿元,地铁1号线至5号线每年不计折旧和利息亏损近6亿元 。
(二)广东轨道交通TOD建设的主要做法
2010年,广东省发布《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推行公交引导(TOD)的土地开发模式。”2012年,又下发《关于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的意见》、《关于第一批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的批复》、《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技术指引(试行)》、《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基础调查技术要求》等文件,并成立了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把轨道交通TOD建设推进到实施阶段。近期,还将出台《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总体规划》。
根据上述文件,广东省轨道交通TOD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统筹交通、土地开发和城市发展规划。把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站场建设、站场周边土地开发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城际轨道交通资源与城市资源的整合利用、共同发展,形成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提高城市轨道等大流量公共交通通道沿线及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围绕站点紧凑布局居住、办公、商业、公共空间等功能,减少就业与居住的空间距离;提倡建设城市(镇)综合功能区;街区尺度控制充分考虑步行和自行车的需求;土地综合开发的净收益首先用于弥补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及运营的资金缺口。
二是省市联合开发沿线土地。建立联合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省市各方积极性。轨道交通沿线开发控制在以各站场为中心、半径800米左右范围内,红线内土地开发工作由该轨道交通项目业主承担,红线外土地开发采取“一市一公司、一地一政策”的原则,由省市协商,实行联合开发或者由沿线市负责开发。根据建设、运营以及土地开发主体的不同,合理划分省市补亏责任和进行利益分享。
三是给予政策支持。要求沿线市政府支持轨道交通项目业主依法取得用地;对于红线外开发备选用地,科学合理确定出让底价,依法公开交易;对沿线土地开发在规划报批、土地使用以及有关收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四是充分发挥省一级统筹作用。省市联合开发土地的,成立由省方主导的合资开发公司,市级出资比例低于50%,并按股比分享开发净收益;土地综合开发严格遵循省统一规划实施;省铁投集团负责统筹衔接红线内外土地综合开发工作。
五是设立运营补亏保障金。由土地综合开发的省市出资人净收益、各沿线市上缴的城际轨道运营专项补亏资金等构成,专项用于珠三角城际轨道运营补亏。
在广东省的统一规划和推动下,珠海、东莞等城市纷纷大力推进轨道交通TOD建设。2013年12月,珠海在有轨电车一号线的上冲基地开工建设80万平米的TOD小镇。根据规划,小镇内的土地开发强度将实行圈层式梯度变化,各种功能用地和建筑将整体开发,在有轨电车的依托下,实行公交优先、慢行优先,打造自然环境优美、服务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的宜居社区。2013年底,东莞下发了《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轨道交通站场TOD规划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公布了首批开发站点,将对77个轨道站场进行TOD开发。
三、积极探索宁波轨道交通TOD发展新路子
当前,宁波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轨道建设。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宁波应积极推进轨道交通TOD建设,一揽子解决城市发展、交通拥堵、环境保护、地铁盈利等诸多问题。
宁波在城市规划和轨道建设中应全面引入TOD理念,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发挥好后发优势,在发展水平、发展方式、发展机制和发展路径上走出符合宁波特点的新路子。具体来说,在发展水平上,发挥后发优势,走高起点、后来居上的路子;在发展方式上,实行市域统筹,走市县联动的路子;在发展机制上,加强开放合作,走市场化的路子;在发展路径上,立足宁波实际,走因地制宜的路子。
(一)发展水平上:走高起点、后来居上的路子
借鉴国内城市经验,宁波轨道交通TOD建设必须摒弃简单的地铁站点+周边物业开发模式,而从建设宜居、低碳和紧凑城市出发,以建设公共交通为导向、慢行交通系统串接、紧凑布局、功能混合、充满活力的社区和城市为目标,统筹城市、社区和交通规划,把优化出行方式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合起来,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的高度整合和联动开发,构建“轨道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把轨道交通TOD打造成为新型城市化的新载体、新典范。
从城市层面来看,要沿地铁线建成具有不同功能定位的组团,形成组团式多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并以轨道交通相连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有序扩张。
从社区层面来看,要围绕地铁站点,在易于步行的范围内进行中高密度混合开发,形成兼具居住、办公、商业、公共空间等功能的综合社区。社区内部要建设具有良好可达性的公园等开放空间以及学校、医院、超市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社区的宜居性和吸引力。摒弃传统的大尺度街区和道路设计理念,建设以窄街小巷为特点的邻里社区,通过密集且人性化的步行道路和自行车道路网建设,实现社区内部步行优先以及与轨道交通站点的无缝衔接。步行为主的出行方式将推动沿街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进一步方便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从道路来看,要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实现轨道交通站点与地面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站点之间无缝换乘,将轨道交通的覆盖面进一步延伸至较远的社区。在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则要建设大型停车场,鼓励自驾市民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市区。步行道路的设计要设置合理距离,并确保连续性,路灯、街景、绿化等的设计也要相应调整,为居民步行提供舒适的环境。
(二)发展方式上:走市域统筹、市县联动的路子
轨道交通TOD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宏观层面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和发展策略的调整,中观层面涉及到站点周边社区及其内部道路、公共设施等的规划建设,微观层面则面临土地性质调整、权属关系变更、房屋拆迁等许多具体问题,周期长,要求高,同时还需要平衡政府、开发商、公众等多方利益诉求,必须实行市域统筹、市县联动,形成推进合力。
一是制定统一的政策保障体系。统一的政策保障体系应涵盖TOD规划、建设、运营的各个阶段,包括规划设计标准和指标、投融资政策、土地储备开发政策和运作机制、税收政策和财政补助政策、TOD项目的认定和管理、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地铁运营机制,等等,确保TOD技术指标自始至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是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体制。由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并设置常设性的办事机构和定期会议制度,分解工作任务,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督促检查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确保整个项目有序顺利推进。
三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借鉴广东做法,在轨道项目建设、周边土地开发、地铁运营等方面明确市县两级的投入、利益分成和补亏责任,同时加强市级统筹,发挥市级在TOD模式中的主导作用,并积极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
(三)发展机制上:走开放合作、市场化的路子
国际上TOD建设的三种主要模式各有利弊:政府主导型的优点是规划执行度高、推进有力,缺点是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市场主导型的优点是政府资金投入小,缺点是缺乏整体、长远规划,企业对商业利益的偏重也可能导致片区功能缺失和配套设施建设缺乏;三是政府资助、政策导向型,兼顾了统筹规划和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开发的要求,有利于同时发挥政府和企业各自的优势。
宁波可以参照香港做法,既确定政府在投融资方面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灵活的多方合作、联合开发模式,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性。如鼓励上盖物业的联合开发,建立多方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机制,以减少政府投资压力风险。
(四)发展路径上: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路子
各站点沿线物业的开发必须综合考虑其所处的区位环境、服务半径、承担的主要功能等因素,明确各站点周边开发的功能导向,合理制定不同类型地区的交通衔接、土地综合开发的规划指引,有针对性地引导土地综合开发,避免雷同建设或盲目追求大而全。
老城区和新城区的TOD开发也要采用不同方式。老城区拆迁难度大、未开发土地少,只能采用改造、填入的方式分期逐步进行改善,而新城区则可以通过新建方式进行大规模的TOD开发。

赞 (6)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