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铁路发展情况)

分类: 高铁铁路 时间: 2024-11-02 22:30:56 作者:303208

⑴ 铁路是怎样发展的

现代铁路的发祥地在英国。

1765年,寻求新动力的先驱者,英国人詹姆斯•瓦特,总结前人的经版验,研制出世权界上第一台具有独创性的动力机械——蒸气发动机,为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814年,著名的设计工程师斯蒂芬森设计创造了新型蒸汽机车,成为现代火车的发明者。1822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标准轨铁路。

1825年9月27日,英国希尔顿车站盛况空前,世界上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的通车典礼在此举行。盛大的检阅式由5列火车组成,第一列是由大名鼎鼎的蒸汽机车之父斯蒂芬森亲自驾驶的“旅行号”机车,它由煤水车、32辆货车和1列客车组成;其余4列火车均由1匹马拉6辆货车组成。在第一列火车上,载有乘客450人以及10节货车的煤和面粉,全车总重90吨。火车最高时速为20~24千米。

这段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的铁路,全长约32千米,线路设备和今天的铁路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但是它的轨距却是1435毫米,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由于火车的试行成功,人们把1825年作为世界铁路的诞生年,把从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作为世界上正式运营的第一条铁路。

⑵ 英国、美国、中国铁路发展情况有什么特点

英国铁路

英国铁路运输始于1825年,是世界铁路运输的鼻祖。走到今日,英国“火车”已经经历了“私有化-国有化-私有化”的轮回。

总里程:15754千米年客运量:14亿人次(2012年)

英国是世界上铁路商业运营最早的国家,直到今天,英国铁路系统公与私的争论仍未消失。

⑶ 英国铁路发展情况有什么特点

英国的铁路发展虽然说英国的铁路发展得最早,但是现在发展的速度很慢,早已被我大中国远远地丢在后面

⑷ 中国的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第一条营业铁路——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之时算起,是123年;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也有118年了。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它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
旧中国的铁路事业,虽是史无前例的产业,但却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它的建设、发展和经营都被控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手里,其发展之缓慢和经营之惨淡,自不待言。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虽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但由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一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70年代后期以来又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了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当然,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在其长达50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和由弱变强的渐进过程,在其前进的道路上不乏平坦与坎坷,欢欣与痛惜,经验与教训,胜利与失败。
这50年是中国铁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的50年,这50年又自有其曲折的变化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

⑸ 了解铁路的发展趋势

铁路以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我来答共1条回答
淋漓尽致的love来自网络知道认证团队2018-03-22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铁路将重新焕发青春。
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本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货主和旅客的安全、准确、快速、方便、舒适的要求。各国铁路纷纷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同时改革运输组织工作,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在重载、高速运输和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再加之现代管理和优质服务以及铁路的区域联网、洲际联网,使铁路增添了新的活力,在陆上运输中仍继续发挥着骨干作用,在现代化运输方式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各国铁路客运发展的共同趋势是高速、大密度,扩编或采用双层客车。采用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旅客列车是实现客运高速化的重要条件。轻轨交通将备受青睐,因为它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交通工具;
市郊铁路与地下铁道、轻轨铁路紧密合作,共线、共站,共同组成大城市的快速运输系统,这是各国解决人口密度较大地区客运繁忙的有效措施。在未来的铁路发展中,大城市快速运输系统将同全国铁路网连接,紧密配合,形成客运统一运输网。

在货物运输方面,集中化、单元化和大宗货物运输重载化是各国铁路发展的共同趋势。重载单元列车是用同型车辆,固定编组、定点定线循环运转,首先用于煤炭运输,后来扩展到其他散装货物,对提高运能,减少燃油消耗,节省运营车、会让站、乘务人员等都有显著效果;
经济上受益很大,如美国铁路货运量有60%是由单元列车这种方式完成的。俄罗斯曾试验开行了重量为43407吨的超长重载列车,列车由440辆车组成,全长6.5公里,由4台电力机车牵引,情景十分壮观。

铁路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而准确地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运输的安全、迅速、节省包装,简化手续,明显的经济效果促进各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发展的趋势是大型化、标准化。
现代铁路的列车性能已趋于能源和维护费用的极限。旅客列车的速度受到安全的约束,货物列车的重量也已达到桥梁和线路的活载极限。铁路的软件革命即改进管理与控制,可使铁路的技术设备发挥更高效能。
由电子计算机、光导纤维、数字技术构成的信息系统,将改变传统的通信、信号两个领域的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以计算机联锁,取代目前的电气—机械联锁。另外,自动排列进路,可使密集列车运行作业最优化,并使调度员摆脱人脑速度和能力的限制。

在电气化铁路上,采用最高用电量控制技术,即在峰值时,可自动地暂时切断采暖等用电,以保证正常牵引用电。目前,日本及西欧各国大部分电气化铁路都采用了远动系统。这种系统的发展过程是:从有接点的继电系统,到无接点的半导体电子系统,直至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硬件方面,各国都在加强铁路机车车辆的技术改造。随着内燃机车代用燃料的出现,对传统内燃机车发动机重新优化已成必然,目前,大部分电力机车采用直流串励电动机,这种电机尽管有良好的牵引特性,但易发生空转。采用交流电力机车已是发展方向。
对于货物车辆来说,除采用大型货车外,在降低货车自重,提高轴重或增加轴数等方面下工夫。对于客车来说,为了达到高速化的目的,重在发展轻型化车辆。转向架的结构、车体的结构都在向轻量化发展。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耐大气腐蚀的耐候钢、热镀锌钢板等金属材料,玻璃钢、泡沫聚氨酯、合成纤维布等聚合材料以及精密陶瓷材料,还有光导纤维、超导材料都逐步在铁路机车车辆、集装箱、线路、隧道、桥梁、通信以及接触网等各方面被普遍采用。
可以预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本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货主和旅客的安全、准确、快速、方便、舒适的要求。各国铁路纷纷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同时改革运输组织工作,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在重载、高速运输和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再加之现代管理和优质服务以及铁路的区域联网、洲际联网,使铁路增添了新的活力,在陆上运输中仍继续发挥着骨干作用,在现代化运输方式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⑹ 我国铁路发展历史和近期突出成就

宝成铁路是新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宝成铁路建设艰巨,整段铁路中宝鸡至凤州段的修建是最艰险的。宝鸡至凤州段从宝鸡的车站横跨渭河进入秦岭山区,秦岭环境陡峭,山区铁路盘旋在山石之中。宝成铁路工程打穿的大山一座又一座,填平了成百的山谷,仅仅填土石方就有6000万立方米。进入秦岭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建设难度慢慢增大,为了克服这种地势差,过了杨家湾站后,铁路设计者巧妙的将铁路建成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形的上升线,线路层叠有3层,高度差达817米,这就是观音山展线,现在在观音山站看到三层铁路重叠的场面就是观音山展线。这个地区的火车上坡,需要三辆电力机车前拉后推,才能驶上秦岭站,到下坡时则一路刹车,造成火花四起的壮观场面。
宝成铁路,路段大多坡度大,坡长,弯道众多,尤其是宝鸡至凤州那一段。建设初期,使用的是蒸汽机车作为机车的牵引,这种牵引力的重量极小,使得行驶速度缓慢,也降低了铁路运输的效率,所以最终通过研究决定使用电力机车来牵引。这种办法线路限坡从最初的20%提高到了30%,缩短线路的长度为18km,减少了隧道长度12km,同时节省了工程投资,缩短建设工期。
宝鸡—凤州段线路全长约90公里。宝凤路段的建设从1953年11月就已经开始了电气化工程设计,1954年5月才完成了初步的设计。线路最初按3000伏直流制设计,后我国的铁路工作者了解法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新电流制(工频单相交流制),经过反复论证对比,到1957年9月,才最终决定用25千伏的工频单相交流制。采用工频单相交流制大幅度的减少牵引变电所的数量,降低了接触网的能耗,极大的提高了电气化铁路的效率和效益,避免了交流与直流交接的技术难题,为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8年6月宝成铁路的宝凤段电气化工程建设开始动工,经过两年的坚持宝凤段电气化铁路工程于1960年建成,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于次年8月交付运营,这条铁路是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过几年的时间建成的第一条干线电气化铁路,成为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步入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期间1959年中国建成北京东郊17.4公里环形铁道试验线的电气化工程

⑺ 铁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人们重视铁路的发展,是因为强大的铁路网是盘活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到201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1.2万公里,其中高铁已经达到了1.6万公里。

高铁以其惊人的速度、安全的保障、先进的装备、舒适的感觉、雄厚的人才队伍等方面让世界刮目相看。很多地区把修建铁路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破茧成蝶的突破口,各地区已经不止一次上演了铁路争夺战,高铁的争夺战尤为激烈。

从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开通的2008年到2014年,铁路全年客流量从14.6亿增长到了23.2亿,增长的速度相当惊人。只有动起来才能让发展有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客流还是货流都会加速周转,铁路建设停留在现状远远不够,何况人们对出行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

铁路的发展建设关系国计民生,如果铁路的建设停滞不前,必将束缚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将成为中国和世界交流的瓶颈。铁路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带动而不是制约。

铁路有发展景,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才更为可观,因此,铁路的发展应该比地方的发展建设先走一步,应该变被动的需求建设为主动的带动建设,这种主动是当前带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7)铁路发展情况扩展阅读

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地区充分享受到了铁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成果,出行的人们也感受到了高铁的安全、方便、快捷和舒适,但仅仅这些绝不能够自满,要想让中国铁路全面走向世界实属不易。

作为一个近13.7亿人口的大国,每人铁路平均长度还不到8.2厘米,而高铁人均就更少的可怜。铁路带动经济发展的圈字还仅仅停留在较大的城市的点上,与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有几十倍的差距,铁路的发展建设任重道远,要想赶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大铁路网的建设。

交通不发达版图就僵化,经济发展就滞后。没有合作就没有共赢,实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不能在重蹈闭关锁国的覆辙,需要和世界各国互通有无,而实现这种互通,需要渠道畅通。因此,中国制定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西部丝绸之路等与世界交通联网的宏伟计划。

⑻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

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清政府官员还是被迫接受了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

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是中国唯一一条煤炭运输专线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重载单元铁路。京九铁路,又称京九线,是一条从北京通往广东深圳的铁路。

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截止至2016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以上。

(8)铁路发展情况扩展阅读:

自从中国的高铁网络建成之后,每天的客流量都非常巨大。尤其是在春节等一些大型节日中,高铁更是为广大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中国内地,还有着很多贫穷与落后的地方,在高铁网络全面建成之后,在带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将让中国的经济再次腾飞。

从世界历史上来看,铁路运输对于兵力运输意义重大。而在中国高铁网络出具规模的今天,想要集合十万大军,所需要的时间不超过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