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和吴承恩(吴承恩塑造孙悟空的目的)

分类: 旅游信息 时间: 2024-11-02 22:30:56 作者:328104

《西游记》中吴承恩塑造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目的?

  作品中的孙悟空,处处闪耀着斗士的风采,表现着斗士的品德和才能。   孙悟空实际上是封建时代的斗士形象。 唐僧是集封建儒士迂腐和佛教信徒虔诚为一身的高僧,一遇妖魔涕泪交流,见佛就拜,不论真假,为了说明必须经历艰难、坚持不懈才能获得幸福成功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1、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子,他出世后,就在仙山福地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龙宫,他“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他敢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权威,在他面前一个个威风扫地。此外,他还敢于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骂观音菩萨“该她一世无夫”。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   这种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2、孙悟空具有鲜明的爱憎。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浓厚的感情。正如车迟国的众僧所称颂的:专秉忠良之心,铲锄人间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   他为车迟国的五百名无辜和尚解除了灾难;在比丘国,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贫苦的樵夫;他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   他对唐僧总是委曲求全,哪怕是自己受尽委屈,对取经的事仍然竭忠尽力,对唐僧也一如既往地爱护关心。对猪八戒,他虽然不时挖苦讽刺,有时也捉弄一番,却是善意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取经队伍团结。孙悟空形象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决决心。   3、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他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云的高超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于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   他不因为自己神通广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动脑筋,相反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他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小飞虫到敌人内部去探听虚实。   他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他总是无往而不胜。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扩展资料: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   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勇敢。自唐代出现西游传说,一直延续至明清,明代出现这些传说的集大成本《西游记》。孙悟空在历代的这些民间神话里,被中国人奉为神明。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

西游记中孙悟空性格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好名,勇敢好斗,桀骜不驯,爱开玩笑,活泼乐观,重视承诺。   在当时的年代,社会之黑暗。作者以写书的形式发泄出来。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为经典段落。其中就包含了作者吴承恩对当时社会某种现象的不满而抒发出的情绪。

吴承恩写西游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塑造那么多人物形象想反应什么情况

  其实他写的就是人生、命运,造化弄人。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就是这点。。。西游记里孙悟空闹天宫被镇压,之后走上漫漫取经路并封佛,其实是一部悲剧。孙悟空闹天宫的时候就像我们每个人在为心中理想奋斗,天宫和如来等仙佛就代表社会的力量,让谁在现实面前都要屈服,哪怕你曾风光一时大闹天宫,最终还是妥协了。去取经。唐僧的出生、成长和命运、孙悟空的命运都是悲剧色彩。如果乐观一点,也可以把这部书当作励志的故事,排除万难最终得正果,不过我还是喜欢那个悲剧的色彩,和大话西游一样的悲剧。

吴承恩写西游记孙悟空的国际表达了吴承恩是什么样的人?

  吴承恩写《西游记》。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吴承恩的宏伟志向

吴承恩是用什么描写方法塑造孙悟空的形象的

  孙悟空   (一)能人也!本领超强,不受约束。对组织目标基本认同,但比较任性,喜欢冲锋陷阵天马行空,这样的人当一把手会有点问题,和你好的时候一起喝得烂醉,翻脸的时候能拿棍子抡你。对待像孙悟空这样的下属,当领导的应该适当宽容一些,只要他对组织目标基本认同、能够发挥特长铲除妖魔就可以了,紧箍咒不可以经常念,念烦了猴子就撂挑子跑回花果山去了。一般这样的人比较容易招人烦,但是在一个组织里,像孙悟空这样的人却决不能少,否则真正大难来临,像猪八戒和沙和尚这样的饭桶脓包是根本派不上用场的。   (二)顽皮机智的孙悟空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确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但是从五行山下出来以后的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使得他归顺、听话了。孙悟空的超级本领在这时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其实这也是悟空聪明机智的一面,如果不听话,就要上“紧箍”,甚至被赶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驾师父西天取经的任务。林语堂说这代表“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孙悟空———美猴王,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他脾气急躁,但也不乏沉着冷静。它表达着世人与天神和妖魔鬼怪抗衡的美好愿望,作者与黑暗的官场相抗衡的精神。个人应适应所在社会的游戏规则

吴承恩<<西游记>>孙悟空的经典语录

  孙悟空说的话很多都很有意思,很多经典语录大家都很熟悉的了,比如"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等等.   现从《西游记》摘录一些,并附上我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可能有理解错误.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1.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从水帘洞出来后,石猴很兴奋,"省得受气",原来石猴从来最受不得气,大胆表   达对老天的不满,勇敢跳进水帘洞,探索到不再受气之道.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石猴天生有文化啊.关键是已经知道做人应该讲诚信.   3.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   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说做就做,猴王马上踏上寻   仙访道之路.   4.老神仙!弟子起手------   猴王很有礼貌,可惜眼前的只是樵夫.   5.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   猴王很会说好话,在打什么主意呢? 当然,说明猴王十分敬重行孝之人.   6.此间人果是朴实------   猴王也看重朴实这一特质.   7.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猴王诚心如此.   8.弟子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离开大概有十几年了,猴王想念水帘洞了,自报家门到洞府.到了另一个大洲,   别人大概只知道东胜神洲.   9.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   一生无性------   猴王真是任人打骂都不生气吗,毫无脾性啊.   10.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得了姓名,猴王很高兴.   11.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孙悟空一心想长生不老,得知不能长生的道术,都说不学.   12.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   此时的孙悟空的确还是老实人.我们也往往会在某一时段,觉得自己还是老实人,不懂的东西很多.   13.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   悟空不觉得自己比别人有什么不同.   14.为人须为彻------   悟空不满足,请求师父教他真正的腾云驾雾.   15.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   师父教得好,再加上自己努力,悟空分析问题很全面.   16.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悟空说话真是天真,真说本领没人教,自家会的,谁相信呢?   17.待我寻他报仇------   有了本事,就不再任人打骂了,要报仇了,关键被欺负的还是小猴们.   18.你家甚么混世鸟魔------   骂人功夫也有一套,混世魔王已成混世鸟魔.   19. 一客不犯二主------   孙悟空拿了龙王的金箍棒,还非要人家再送披挂,不肯离开。   20.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差不多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   21. 赊三不敌见二------   悟空继续耍赖。   22. 聒噪!聒噪!------   临走,只喊打扰了。   23. 快报名来,免打!------   大闹阎罗殿,跟十代冥王玩起了点名,十分霸道。   24. 常言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   十代冥王说可能是办事的小人搞错了。孙悟空又引经据典,驳斥了他们,“只有当领导的弄错,哪有下面人弄错的道理”。   25. 我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却就有天使来请------   孙悟空还是太单纯了,以为老天都在帮他。   26. 这等说,也罢,我不进去了------   被拦在南天门外,悟空感觉受了委屈,太白金星解释后,他仍要为自己挽回面子,耍耍脾气。   27. 没品,想是大之极也------   做了弼马温,悟空询问起自己的官品,还在天真地朝好的方向猜想。   28. 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   猴王找到机会来释放自己心中的郁闷,再耍耍威风。   29. 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怎敢说这般大话?------   哪吒被悟空极尽奚落。   30. 我记得才半年光景,怎么就说百十年话?------   猴王只知道快乐逍遥,怎么又忘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呢?本领高也是   会健忘的。   31. 亲不亲,故乡人------   猴将军说了“美不美,乡中水”,猴王马上对了下一句。   32.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   猴王说得倒潇洒,始终要迎战的了,十万天兵已在门外叫嚣。   33. 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   悟空总能找到相似的理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4. 这泼毛神,老大无礼!本来不与他计较,如何上门来欺我?------   门都被打破了,悟空才终于坐不住了。   35. 这几椿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   悟空耍无赖,今天人模仿之,你怎么着吧?   36. 胜负乃兵家之常------   悟空懂得的道理颇多,总能乐观面对一切。   37. 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孙悟空变作二郎神模样,在二郎神的庙里享受完磕头,不忘奚落赶回来的二郎神。   38. 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   却被二郎神的细犬气得够呛。   39.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这个

为什么吴承恩要把”唐僧“塑造成一个善良软弱的形象?

  吴承恩将唐僧塑造成一个善良软弱的形象,第一是为了凸显其他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为丰满,第二是为了凸显唐僧是个凡人,重重危难之中依然不忘使命和理想,最终修道成佛的精神,第三是遵从四大名著里“主弱从强”的模式。接下来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谈谈吴承恩这样写的深层次原因。      第一点是为了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唐僧是师父,其他三人是徒弟,从传统角度来说师父一定是胜过徒弟千百倍的,如果吴承恩这样写的话,就会显得三个徒弟平庸无能,读者不会喜欢这样的人物形象的。但吴承恩把这种有勇有谋的形象转嫁到孙悟空身上,反而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正是这种不同于常规的思路,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离奇,吸引着读者继续往下读。      第二点是宣扬唐僧排除万难立志取经的精神,也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封建儒家形象。唐僧是非常封建保守的一个人,被妖精捉住都快要吃掉了,首先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如果死了就不能完成君王的嘱托,是一个典型的忠君爱国人物形象。然后在面对白骨精、蜘蛛精包括孔雀公主等妖怪的诱惑时,宁死不屈,坚守着自己的节操不为美色所动,倒有几分佛家柳下惠的味道了。他虽然懦弱,毕竟是凡人,有凡人实力上的弱,但是却有高尚的精神,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      第三点,如果读过四大名著,读者们会发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遵从了“主弱从强”的故事模式,这样的文学模式能加深作品的主旨深度,让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以上就是我对此的看法,个人见解望采纳。

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打闹天宫 形象:桀骜不驯 敢作敢当 武艺高强,勇敢机智,嫉恶如仇.敢于反抗   目的: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无能; 表达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痛恨   顽皮、武艺高强、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勇敢   表示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痛恨与强烈不满   敢作敢当 武艺高强,勇敢机智 敢于反抗   目的: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无能 表示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痛恨与强烈不满   打闹天宫 形象:桀骜不驯 敢作敢当 顽皮 武艺高强,勇敢机智,嫉恶如仇.敢于反抗   目的: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 表达对封建等级制度的

吴承恩写西游记之前有孙悟空这个角色吗?

  孙悟空的原型   西域“胡僧”说   “猢狲”为“胡僧”的讹称。当时,西域普遍信仰佛教,唐僧在西域碰到几个胡僧是不稀奇的。中国老百姓向来有把一些名字喊转的习惯,比如,当年“韩国人”硬是给喊成“寒苦人”;照此推理,把“胡僧”喊成“猢狲”,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原人眼里,胡人体毛发达,基本上属于进化不完全类型,把他们看成猴子,即为“猢狲”。而且,胡人性格直爽,跟“悟空”也很象。综上所述,孙悟空原型为胡僧。研究学术,有时候不能钻书本,西游记作为市民话本小说,本身就是个通俗的东西。   唐代高僧“释悟空”说   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大闹天宫实际上有“两闹”。缘于天廷的两次招安都不遂他之意愿,因而有“大闹”之举。一闹天宫是一次招安骗他当了“弼马温”,而“弼马温”(未入流)即不入天神之流,孙悟空一气之下打出南天门。“二闹”天宫是二次招安“齐天大圣”之职有名无实,连参加蟠桃大会的资格都没有,于是他“搅乱蟠桃大会”,“偷御酒”,“窃仙丹”把他的满腔愤恨尽情发泄。与天廷的“神兵神将”进行了正面交锋,其场面之激烈可以想象。然而,纵有十万“神兵天将”也难敌“齐天大圣”只手。“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第7回)。纵观“二闹天宫”,“一闹”远不如“二闹”,一闹其实是为“二闹”作铺垫,是“二闹”的预演,从而把孙悟空的反抗性层层深入地推进。“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第7回)更是把他那反抗精神推向了一个光辉的顶点。   “石磐陀”说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之于玄奘,(1)向导作用相类;(2)解决危难作用相若;(3)行者身份相同;(4)师徒间微妙关系相似;(5)石磐陀乃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2003年10月29日,在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内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其绘制时间比《西游记》成书时间早近百年。 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诞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山顶一块仙石之中。关于它的身世原本在《西游记》中“历历可考”。可是近日却有媒体报道,专家通过对甘肃榆林石窟中的壁画《唐僧取经图》进行研究后发现,壁画中一位紧随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正是孙悟空的原型。 此文提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先生曾撰文指出,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所以孙悟空应该是甘肃人。   “无支祁”说   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 《太平广记》卷四六七引《戎幕闲谈》中有详细的无支祁的传说。无支祁的故事,至少流传了五百多年以后,才出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其中最早写唐僧取经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戏曲作家杨讷(字景贤,号汝斋),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刘行首》和《西游记》两种。杨讷的杂剧《西游记》,写民间传说唐僧取经的故事。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无支祁的故事,广泛流传八百年以后,吴承恩才加工整理《西游记》,象《太平广记》这样的大书,喜采民间传说的吴承恩,不可能不读,正象鲁迅先生说的,“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宋元以来,禹伏无支祁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以后,无支祁的形象,逐渐为孙悟空替代。 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受无支祁影响,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则是无支祁的化身。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   印度神猴哈奴曼   鲁迅认为孙悟空源自淮涡水神无支祁,胡适却认为其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 胡研究员介绍,《西游记》成书后,虽流传数百年,但普通读者对于其中人物故事的来源演变一直不甚了了,活像它本来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个孙猴子”一样。直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一代先河,“孙悟空”究竟是何方神圣,才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摆在桌面上。